初秋的淮北大地,到處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走進固鎮縣仲興鎮棠棣村,只見連片的玉米、黃豆,穗實莢滿,具有地域特色的農家小院干凈整潔,整個村莊到處郁郁蔥蔥,繁花似錦。村民房前屋后栽植的果樹,果實綴滿枝頭,池塘的鵝、鴨水中嬉戲,相映成趣。村里的健身廣場上,正在鍛煉的村民有說有笑,一幅村美人和產業興旺的美麗畫卷躍然呈現。
環境整治,向美而為。近年來,棠棣村兩委,緊緊圍繞仲興鎮黨委政府的工作目標,以黨建為引領充分挖掘潛力,盡心打造和美鄉村宜居宜業村居,不斷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積極引導村民對村內道路和房前屋后,柴草堆、糞堆、垃圾堆和溝渠白色污染進行徹底清理。先后清理出亂堆亂放、垃圾堆、柴草堆、河道白色污染、糞堆等56處,清理農村垃圾10多噸。新修水泥路10千米,修剪花草樹木1000多株,新建村民休閑文化廣場1個,添置統一樣式的垃圾桶100多個。
該村通過精細化的改造與提升,將陳舊的民房轉變為美麗的庭院,將房前屋后閑置的空地打造成小菜地、小花園,不僅亮化了家園,讓村民果蔬基本自給自足的同時,而且剩余蔬菜銷售還能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
村級治理,以和為貴。鄉村治理有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該村兩委堅持“宜居”與“和美”共進,讓鄉村更具活力,村風民俗健康文明和諧。依托老干部、老黨員、新鄉賢和熱心腸、肯奉獻的“明白人”帶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統籌開展排查各類隱患、收集村情民意、調處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為民代辦服務等重點工作,做到群眾事事有人關心,急難愁盼有人解決。近年來,先后為村民辦實事、排憂事、解難事40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起。
針對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讓黨員志愿者與群眾交心談心,教育群眾改掉陋習,樹立新風尚。讓大家逐步扭轉傳統思想觀念,自覺帶頭抵制高價彩禮、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而今的棠棣村村民相處和睦,民風淳樸,社會和諧穩定,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與時俱進的和美鄉村景象。
產業發展,注重特色。棠棣村始終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村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黃豆、紅薯等,產業特色不明顯,農產品收益率低,缺乏產業延伸。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農村發展的必然之路。作為傳統農業村,要走出產業振興之路,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緊跟市場需求發展高質量農業,才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鄉村振興有依托有支撐。為此,村兩委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發動村里的黨員干部和“小能人”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種、養、加等涉農產業。
棠棣村向來就有紅薯和菊花心菜種植的傳統,由于受種植技術、種植品種、種植規模等限制,盡管該村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生產出來的紅薯和菊花心菜品質優良,但一直沒有形成規模種植,無法產生規模效益。為把具有本村特色的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村里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領村民擴大紅薯和菊花心種植面積,采用高科技的種植模式,讓菊花心菜銷得更遠、賣的更貴。同時,走紅薯深加工之路,把紅薯做成紅薯粉、紅薯干等食品提升附加值,積極吸收有意向的村民一起種植,讓農民有穩定的收入。經過不斷發展,現在紅薯和菊花心種植已成為村里的特色支柱產業,由于品質優良,備受消費者青睞,產品遠銷廣東深圳、上海、合肥等大中等城市。目前全村已發展菊花心和紅薯種植大戶10戶,種植面積達800多畝。為有效利用紅薯秧和菊花心菜的殘次菜葉,村兩委還動員村民發展養羊、養豬、養土雞等,然后利用家禽糞便加工農家肥,走出一條種養循環的產業之路,目前,該村已發展各類養殖大戶11戶。單永才劉學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