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也讓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不小的挑戰。從家庭養老到社會養老,養老模式正在悄然轉變。
縮短養老中心和醫療救治間的距離;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行業;初步建成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加強健康監測,實現家庭醫生精準服務……近年來,我市正多措并舉,持續改善老年人養老和就醫環境。通過基層醫護團隊、家庭醫生簽約團隊、醫養結合機構團隊力量“三隊合一”等方式,給老年群體提供更多醫療照護,將醫養結合的服務“觸角”伸到了老年群體身邊。
——編者
蚌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陳瑤 文/圖
截至2023年底,蚌埠市戶籍總人口385.2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70.53萬人,65周歲及以上人口52.34萬人,分別占全市總人口的18.31%、13.59%。為了給他們提供方便可及的專業健康養老服務,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逐步建成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醫養”牽手 “救”在身邊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桃樹倒映在明凈的水面……”剛剛走進市二院康復養老中心,就能聽到活動走廊上一陣歡快的歌聲,一群老年人圍坐在一起唱歌。室外驕陽正盛,室內卻是清涼一片,樂聲悠揚,領唱的是今年86歲的劉爺爺。在“唱歌組”不遠的大廳、活動室、圖書室里,還有老人在看電視、做手工、看書……這里是一座開在醫院里的“養老院”。
市二院康養大樓外景。
養老中心的樓下就是醫院的老年醫學科、老年呼吸科和康復醫學科,這里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建成了這個“在醫院之上”的養老中心。如此一來,老人急病出一道門,下樓就能進醫院。
“我老伴年紀大了,心臟、肺、眼睛都不太好,以前每個月都要進出醫院好幾次,我們住在這里養老,比在家里方便多了?!睂⒔?0歲的王莉夫婦二人,從這個養老中心一開張就一起住了進來。
8月14日中午,夫妻二人一起到食堂用餐,土豆燒牛肉、肉圓子、清炒生瓜、青菜雞蛋湯,飯菜軟爛、口味清淡,適合老人。飯后,兩人午休片刻就來到棋牌活動室,生活有規律又不乏趣味。有醫生、護士的專業診療,還有個案管理師、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的關照,護工、志愿者、社工的熱心服務,王莉夫婦住得很踏實、很安心。
“他的一些老毛病經常是要辦住院治的,比較麻煩,現在醫院就在樓下,按個鈴,護理員就能趕過來,推著床直接下樓,5分鐘都不要。”王莉說,前段時間,她的老伴突然血壓升高,頭暈,王莉在房間里趕緊按鈴,護理員立刻推著老人下樓開展救治,直接吊水,老人的血壓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醫院給我們開設了‘綠色通道’,養老中心的老人都可以直接住院?!蓖趵蛘f,老伴以前每個月要去辦住院治療眼底黃斑病變,如今,只要到了每月的治療時間,護理員直接把他推下樓住院治療即可,非常方便。如果遇到不太復雜的情況,醫生會直接到房間里來會診,老伴連房間都不用離開就得到了及時診療。
和以前的養老院模式相比,“醫”的介入提升了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尤其是緊急情況下可以就近獲取醫療資源,及時救助老人,也讓子女能更加安心。
“整棟大樓共11層,其中5、7、8、9、10層全部是養老中心,目前7、8、9層全部對外開放,下個月10層也要對外開放了。這個規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新院區設計施工時,我們院就做了提前考量,留出了用于探索醫養結合的空間。”市二院養老中心負責人沈寅隆介紹,每層樓的功能都不一樣,服務不同的老年人群,分為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認知障礙照護服務區。即便不斷擴大開放區域,但仍然供不應求。
為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中首創將國際標準CCRC(綜合性連續護理退休社區)模式與中國醫養結合模式融合,引領醫養、康養、護養、文養、食養五位一體服務模式。
另外,從老人和家屬的實際需求出發,這個養老中心還推出了“喘息照護”養老服務,對于剛治療出院或是保姆臨時離家這種家人無法照料的老人,只需攜帶基本的生活用品,即可“拎包入住”。哪怕只住1天也可以,因為是按照實際入住天數結算費用的。
在這個養老中心,記者看到老年人在這里可以加入非常豐富的活動場景中,乒乓球室、書畫閱覽室、瑜伽健身館、棋牌室、中醫養生館、懷舊小賣部、“勿忘我”咖啡館、記憶博物館、復古理發廳、記憶照護室、心理咨詢室、黨建活動室等多種主題及休閑娛樂場所,這里更像一個老年人的“游樂場”。
沈寅隆告訴記者,這里建立了安徽省首家“醫康養護”融合的阿爾茨海默癥專護區,“勿忘我”已經成為一個知名服務品牌。這里為患有認知障礙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文娛、康復、營養等全方位的照護服務,通過感官療法、運動療法、音樂療法等,最大化提升失智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延緩記憶衰退進程。
“醫康養”融合 守護“夕陽紅”
“我們有500張床位,現在入住了300多名老人,其中80%都是失能老人?!笔锌祻歪t院康復治療部作業治療組長、康復治療師段天葳說,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康復治療和看護問題,對普通的家庭來說是大難題,這部分老人不僅需要“養”,更重要的是醫學康復,身體各項機能需要恢復功能,身體、心理都需要得到專業的照護,而這些是普通家庭難以完成的。
“子女親自照顧,身心俱疲,還不一定能照顧好;交給養老院,也不放心,怕老人受委屈。”段天葳說,為了破解失能老人家庭的這一痛點,市康復醫院了開展康復為主的醫養結合模式,成為全市首批唯一一家三類試點的康復醫院。
涂山腳下,走進市康復醫院的康復治療大廳,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上下肢運動康復訓練器、神經肌肉刺激儀、中頻治療儀、超聲膝關節治療儀、電動起立床、功率自行車等先進康復訓練設備一應俱全,為老人的康復治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傇\療區域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的康復治療大廳目前已開設11大治療科室,大廳里就像一個“訓練場”,不同康復需求的老年人在這里進行各自的康復訓練項目。PT(運動治療)、OT(作業治療)、心理言語治療、針灸治療、推拿治療、機器人物理因子治療、康復輔具適配等同時進行。
市康復醫院康復治療大廳。
“阿姨,您試著握住這個手柄,去對抗這個阻力?!痹诳祻椭委煷髲d,74歲的劉女士正在康復師的指導下做手部康復訓練?!皠倎淼臅r候右半邊身子根本沒法動,現在居然能走了,沒想到還能站起來?!崩先搜劾锓浩鹦牢康臏I花。
去年11月,劉女士來到該院康復治療,當時右側上肢肌力0級,右下肢肌力1級,連坐都不行,只能臥床,經過三個階段的全面系統康復訓練,如今,劉女士已經可在攙扶下步行。
主要面向疾病恢復期康復、后遺癥期改善、慢病期護理等中老年患者,幫助他們在疾病后功能、能力、角色上的恢復,通過康復手段可以讓他們回歸家庭和社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僅靠單一的治療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老年患者的醫養需求。我們從老年人的養護需求出發,將原先碎片化的服務‘打包’提供?!痹撛合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給入住的老年人配備臨床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和康復醫師及康復治療師團隊,在對老年人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的基礎上,醫院推動中醫、康復、保健、護理等多元化健康服務在養老領域的深度融合,面向疾病恢復期康復、后遺癥期改善、慢病期護理等中老年患者,幫助他們在疾病后功能、能力、角色上的恢復,通過康復手段可以讓他們回歸家庭和社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老有所養 幸福有“醫靠”
近年來,我市探索建立醫養結合新格局,通過“部門聯動、融合發展、轉化服務、全面覆蓋”模式,逐步完善“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養醫簽約、居家巡診”的醫養結合類型,實現醫、養、康、護有效銜接的服務新格局。目前,全市現有醫養結合機構28家。
市康復醫院。
“我們市把醫養結合納入經濟社會規劃和養老服務發展總體部署,從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優化保障政策、加強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多項措施。”市衛健委中醫藥發展服務管理科負責人王健介紹,醫養融合發展成為“健康養老”的重要途徑,下一步,我市將牢牢把握醫養結合發展大勢,以市第二人民醫院“醫養結合”全場景醫療養老服務模式為藍本,大力發展公立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服務工作。
目前,我市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協議簽訂率達100%,建成2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積極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和安寧療護機構建設,目前已建成護理院8家;第四人民醫院已通過老年醫院評審,命名為蚌埠市老年醫院;與市醫保局聯合,確定6家機構開展安寧療護工作。積極推進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135家養老機構,總床位1.17萬張,護理型床位1.13萬張,占比96%。
“醫養結合的實踐效果顯示,確實能為老人解憂,也為其子女解難?!蓖踅”硎?,我市在不斷加強醫療機構養老服務能力建設,目前已成功創建省級優質醫養結合示范機構3個,示范中心11個,蚌埠市老年康復醫院還成功創建國家醫養結合示范機構。2020—2022年,我市連續三年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活動。
“醫+養”,守護健康晚年,離不開人的付出、人才的培養。近年來,我市加強醫養結合領域人才培養,鼓勵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增設健康和養老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醫學人才、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目前已有2家院校開設健康和養老相關專業和課程,在校人數1200余人。相關部門支持醫務人員通過執業醫師多點執業備案制度,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推進養老人才培養,制定《蚌埠市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累計培訓養老服務管護人員、家庭照護者、為老服務志愿者約1.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