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安康)今年以來,青年街道聚焦文明實踐“建管用育融”一體化,開展特色文明實踐活動,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賦能躍升,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青年街道老年大學演奏現場
在實踐中培育新人
實施“陣地+”工程,組織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與文明實踐所(站)結對共建,探索建設文明實踐帶、文明綜合體,形成“文明實踐搭臺 各方都來唱戲”局面。依托文明實踐所(站),聯合專業教育機構和轄區教師志愿者、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開展“向日葵”暑期公益課堂,滿足不同特質、不同階段孩子成長需求?!凹议L要上班、老人管不過來,孩子一放假就‘失管’。現在好了,孩子有了好去處,送到‘向日葵’暑期公益課堂,不僅有專人輔導作業,活動安排還特別豐富多彩,而且都是公益性的,把孩子送到社區我很放心,感謝社區幫我們解決了實際困難。”居民王女士開心地說。
在實踐中服務民生
傘壞了去哪里修?菜刀鈍了哪里能磨?看似尋常的小事,卻成為居民的煩惱。在青年街道,這樣的便民“驛站”越來越多,雖然面積不大,卻實實在在地滿足了居民需求。邀請手藝人前來“擺攤”,在固定時間和地點開展便民服務,居民有東西需要修補,按照服務時間來到驛站,就能享受便捷服務。
除了“修補”服務外,青年街道還聯合“我們·長友理”社區公益聯盟、同樂志愿服務公益協會、“虹號”黨員志愿服務隊等,定期開展愛心義剪、愛心義診、聯合接待日等便民服務,做到月月有計劃,周周有活動。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著力打造文明實踐“便民服務”圈,以黨組織“搭臺”、紅色合伙人“擺攤”、居民群眾“趕集”的形式,打造便民“驛站”,推動便民服務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
在實踐中傳承文化
走進青年街道老年大學,悠揚的二胡聲,高雅的美聲,聲聲入耳。該街道以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以豐富老年群體精神文化生活為核心,建設“傳統文化+康樂生活”雙軌并行的老年大學,設置書法、國畫、古箏、豫劇、二胡等傳統文化課程,讓學員在筆情墨趣、正音雅樂中提升藝術鑒賞與審美能力,領悟傳統文化的韻深意遠。老年大學為老年人搭建起一個交友平臺,通過學習,找到了共同的興趣愛好,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真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