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王立春 文/圖
近日,走進五河縣小圩鎮下黃村,小橋流水的別樣景致映入眼簾,村內一派寧靜祥和。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村里的文化大禮堂。
“文化大禮堂建成投入使用后,不僅是村民開展會議、培訓和文化活動的場所,更是承載著移風易俗的重要使命——作為紅白喜事的舉辦地。”下黃村黨總支書記黃敬說。
走進文化大禮堂,記者看到,禮堂內部明亮整潔,座椅井然有序,可同時容納300人左右就餐?!耙还苍O置了30桌,每桌10人,不僅可以用來辦紅白喜事,平時村里、鎮上需要開會,也都來我們這里?!币慌缘拇迕窀嬖V記者。
2023年,下黃村文化大禮堂建成后,已舉辦過7場紅白喜事,黃任、尤宇靜的婚禮就選擇在大禮堂內舉辦?!?月2號在大禮堂辦的事,一共招待了20桌,特別寬敞。”黃任告訴記者,大禮堂沒建成之前,村民有紅白喜事多選擇在自家或者去酒店舉辦,“有了大禮堂,地方寬敞夠用,車也能停,還都是包席,不用自己收拾打掃了,特別簡單省事。”
針對過去“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的不良風氣,下黃村建設文化大禮堂,倡導文明節儉新風尚,引導村民摒棄鋪張浪費舊習慣目前村民們已逐漸認同并接受在文化大禮堂舉辦紅白喜事。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下黃村文化大禮堂的建設,不僅是基礎設施的改善,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化。同時,文化大禮堂的作用也不僅限于紅白喜事,村里的文化活動、技能培訓,需要大場地的各種學習班也都會在這里舉行。文化大禮堂不僅成為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主陣地,更成為村民學習、交流和提升自我的平臺。
下黃村的成功經驗只是五河縣推動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五河縣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新風尚“四新”為工作著力點,全方位、多層次地推進移風易俗,深化文明創建工作。目前,全縣已設有多處集文化宣傳、議事、宴會等功能為一體的移風易俗“新風堂”。
在小圩鎮大圩村“新風堂”里,除設有舉辦紅白喜事的區域外,還有積分超市、鄉村振興成果展示墻及移風易俗墻繪等。在“新風堂”里,記者看到,墻上不僅張貼了新風堂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還有兩份完全不同的菜單可供村民選擇。
“婚宴總量不能超過20桌,每桌菜品總價不超過600元,場地使用全免費,不額外收取費用?!贝筵状妩h總支書記王培虹說。
堅持高位推動,五河縣出臺《關于推進移風易俗重點工作建設文明鄉風的方案》,將移風易俗推進情況納入精神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考核,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制定《五河縣紅白喜事操辦規定(試行)》,采用“積分制”激勵村民參與移風易俗活動,培育文明新風。
同時,五河縣加大對文化陣地的投入建設,建成了一批以文化大禮堂、村史館、鄉村舞臺為代表的文化設施。這些文化載體不僅是村民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更成為宣傳和推廣移風易俗的重要平臺。
看得見的改變,感受到的新風。下一步,五河縣將聚力做好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讓文明新風勁吹五河,推動鄉村治理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