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謝勛章 實習生 李子豪 文/圖)近年來,懷遠縣以村規民約為抓手,通過建設婚俗文化小院、舉辦特色活動、成立紅白理事會、打造鄉村大禮堂等,從細微之處入手,運用系統思維,宣傳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讓鄉村于無聲處煥發新生機。
梨園村志愿者向村民宣傳移風易俗
彩禮“減負” 幸?!凹臃帧?/strong>
近日,記者來到魏莊鎮胡郢村婚俗文化小院,“復古味”的物品映入眼簾。從不同時期的結婚證、帶囍字的搪瓷茶缸、充滿年代感的結婚照、陪嫁的老式縫紉機、二八大杠自行車模型,到現代的“三金”、電瓶車、摩托車模型等,一件件婚俗文化藏品、一張張圖片介紹,為參觀者呈現出一幅生動的婚俗歷史變遷圖。在這里不僅能看到古典、樸素的婚俗禮儀,還能感受到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讓愛情回歸純粹,讓婚姻回歸本質。小院建成后,吸引很多人前來休憩參觀,生動的場景再現和實物展示,以及時常舉辦的主題活動,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婚姻家庭觀,自覺破除高額彩禮、人情攀比等不良風俗。
“抵制高價彩禮 弘揚文明新風。”7月18日下午,久雨初晴,人頭攢動,一場別開生面的“移風易俗”主題活動正在這里舉行?!啊靸r彩禮要不得!”巾幗宣講隊的三位表演者正用三句半的新穎形式,向村民宣傳幸福生活的真諦,引來臺下一片叫好聲。
“結婚的時候,不想給對象家里增加負擔,沒要彩禮?!闭谟^看節目的村民汪雙秀說,高價彩禮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夫妻間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支持,幸福生活是共同奮斗出來的。
“我有兩個女兒,也沒要人家的彩禮?!贝迕耜慃惾A說,女兒在婆家生活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剎住陋習 “理”出節儉
如果說婚俗文化小院是鄉風文明的耳濡目染,那么徐圩鄉梨園村紅白理事會的建立,就是引導廣大群眾破除婚喪嫁娶中鋪張浪費的陋習,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
7月12日,梨園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正在召開一場特別會議,村“兩委”人員、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和群眾代表在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充分尊重傳統民俗的基礎上,統一規范婚喪事務辦理流程,減輕村民不必要的“面子”開支。
“不管誰家有紅白事的時候,我們主動上門協商,在酒水招待方面,盡量壓縮標準?!崩鎴@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尚元坤說,白事不得高于400元/桌,紅事不高于600元/桌。喜事禮金在300元以下,白事一般來講都在100元。
“通過制定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道德評議會,有效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崩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尚元進介紹,目前,紅白理事會開展紅白事協商200多場,有效遏制了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等現象。同時,結合“好婆婆”“好媳婦”和美麗庭院評選活動,在全村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打造陣地 規范標準
近年來,為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積極倡導婚事新辦的文明風尚,劉樓村精心打造鄉村大禮堂,供村民使用。
800平方米的鄉村大禮堂,7臺空調分立在四個墻面,天花板上布滿拉花,舞臺紅毯覆蓋,洋溢著喜慶的氛圍。記者注意到,潔凈的墻面上,“餐費不超過500元每桌”等標語格外醒目。
“這個大禮堂建成兩年多,村里有六七十家在這辦的喜事,為老百姓辦事提供了方便。”劉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殷德俠介紹,倡導新事新辦,杜絕鋪張浪費,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以積分制為契機,充分發揮鄉村大禮堂作用,引導村民破除陳規陋習,“理”出鄉村文明新風尚。
記者從縣委社工部了解到,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工作督導力度,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持續營造濃厚氛圍,推動各鄉鎮(街道)全面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完善工作,創新用好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手段,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深化村民自治實踐,不斷激活“小公約”的治理“大效能”。
移風易俗需久久為功
□龐貴軍
為啥要在農村提倡移風易俗?
從大的方面說,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風文明對于鄉村振興的作用,舉足輕重。從小的方面說,過去農村高額彩禮難以禁絕,“人情債”負擔較重,農民群眾反映強烈。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編者認為,仍需長期做好這項工作的久久為功、鍥而不舍的準備。
眼下,有些地方依然存在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除了有當地的風俗原因以外,還有就是不管自身條件的盲目攀比心態。而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態度或者觀念,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決心,同時也需要更加完整的配套措施和方法,來保證簡約觀念能夠持續地澆灌到每一個人心里。
制定村規民約,先立規矩再治理;加大移風易俗宣傳力度,潛移默化中持續引導;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自覺踐行移風易俗;創新開展文明積分、道德超市、紅黑榜等好做法,讓農民群眾主動參與,積極自治中轉變觀念……
農村移風易俗絕非一日之功,這場持久戰需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只有讓人情負累減下去,良好風尚加起來,農民精神風貌和鄉村文明定會煥發出新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