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記者 孫言梅 蚌報融媒體記者 楊露露
7月1日,蚌埠主城區淮河河道生態修復項目南岸席家溝至朝陽路段工程現場,挖掘機穿梭,建設正酣。自6月開工以來,建設者們揮汗如雨,搶抓淮河低水位和晴好天氣有利時機,加快推進切灘、拓槽等建設任務。
“蚌埠主城區淮河河道生態修復項目南岸席家溝至朝陽路段工程,是‘靚淮河’工程重要建設內容之一,通過河道切灘、護岸,我們還將建設棧橋、濕地、步道等,打造市民近水、親水、戲水、樂水的好去處?!卑霾红n淮河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冉凡榮告訴記者,建成后將與已完工的項目連成一體,“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園從一張張圖紙變為現實。
7月6日傍晚,“靚淮河”南岸朝陽路淮河公路橋東側,我市瑞鳴城市音樂中心舉辦戶外鋼琴課,大家齊唱《我的祖國》。融媒體首席記者 陳昂 攝
過去,蚌埠主城區淮河段面臨洪水下泄不暢、環境污染嚴重及治理投入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制約著城市的發展。2021年,蚌埠市將“靚淮河”工程作為工作主線之一,大手筆推進淮河蚌埠主城區段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
“此項工程全長26公里,治理面積52平方公里。圍繞‘一川清、兩灘靚、三脈通、十景紅’的總體布局,采取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景觀改造、交通設施建設等舉措,著力打造城市中心公園?!卑霾菏兴窒嚓P負責人介紹。
目前,該工程一期8公里建設任務基本完工,通過對河道切灘、拓槽、疏浚、清淤等一系列改造,淮河主河道由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寬至500米左右,主河槽泄洪斷面增大30%,河道蓄水能力新增480萬立方米。通過對切灘產生的棄土就地利用,加固加寬原有堤頂,形成“超級堤防”,有效提高城市防洪標準,減輕汛期防洪壓力。
除了提升防洪保安能級,蚌埠“靚淮河”工程還聚焦生態效益,因地制宜建成枯水期濕地公園、豐水期過洪的灘地形態,對淮河主城區段的原始生態、荒野狀態進行保護性開發和重塑,累計新增水面2600畝,新增城市綠地1.2萬畝,年凈化污水約1.2億噸。依托迎水面高程22米以上塑形地塊,建設籃球、網球、足球等體育場地共1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萬人,成為市民休閑娛樂、鍛煉養生的臨水健身基地、濱河體育公園。
夏日傍晚,淮河南岸的濱水步道成為蚌埠市民周平和伙伴們休閑的首選地。“以前這邊環境臟亂差,沒人來?,F在干凈了、變美了,大家都喜歡來打卡拍照?!敝芷秸f。
沿著淮河岸線,蚌埠市還聚力打造一批具有淮河文化特色、體現城市記憶的新地標,將大禹、鐵路、碼頭等歷史文化融入沿線景點,嶄新的鐵路公園、寶興面粉廠等景觀閃亮登場。在此基礎上,廣泛開展文旅項目招商,結合實際組織半程馬拉松、騎行等多樣化休閑活動,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