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謝勛章 文/圖
“鑼鼓一打鬧嚷嚷,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放光芒!”花鼓燈的鑼鼓響起來,黨的創新理論也通過一句句接地氣的唱詞“聲”入人心。
吳高翔,中共黨員,懷遠縣荊山鎮黨政辦工作人員,黨齡已有30多年。近年來,他恪守一名基層宣傳報道員的責任和操守,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用百姓的語言傳播理論好聲音,讓老百姓愿意聽、聽得懂、記得牢,使基層宣講工作更接地氣。
吳高翔(右一)為村民宣講政策
2019年,經過層層選拔,50多歲的吳高翔,獲選懷遠縣第一批基層理論宣講員。經過半年時間的理論培訓,結業后,吳高翔正式開啟理論宣講生涯。只是,老同志也不得不面臨生澀的頭一回,難免忐忑。
吳高翔第一次宣講的對象是同事,他照本宣科宣讀了一些精選的理論材料?!叭绻皇呛唵蔚淖x文件,還不如自己看電視和手機來得直接?!睍?,吳高翔虛心請教同事,同事袒露心聲。
種種反饋,讓吳高翔及時地認識到,單純的理論宣講,沒有貼近生活和群眾,讓理論高高在上,甚至會讓有些人覺得枯燥乏味?!盎鶎永碚撔v,一定要與受眾的身份相匹配,才能達到理想的宣講效果。”吳高翔說。
痛定思痛,不斷反思,通過不斷地培訓、學習,他逐漸總結出一整套接地氣的宣講方式。
理論宣講要做在平常、抓在經常、落在基層。
作為宣傳戰線上的一名老兵,他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才能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把深刻的理論轉化成讓人易于接受的道理。
多年來,他積極參加所在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和理論學習會。特別是參加市委宣傳部“百姓名嘴”培訓班后,他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傳播好黨的聲音上來,深入社區、村戶宣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意義。
日常宣講中,他堅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工作,使理論政策宣講內容更大眾化、通俗化,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后,他編印了宣傳資料5000余份,發放到參加活動的城鄉居民手中。為取得實際宣講效果,他還熬夜爬格子撰寫了花鼓燈臺本《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放光芒》,并協助基層文化站分別在菜園、梅郢、東廟三個社區,石山、牛王等9個村的花鼓燈班子編排,巡回演出30多場,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宣講更應該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為了用理論引導人、用理論教育人、用理論塑造人,他結合城鄉居民生活所求、精神所需,通過各種方式,把枯燥的“說教”變成有趣的“嘮嗑”。
作為一名業余理論宣講員,他按照理論工作者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根據不斷探索和積累,制作了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宣講APP,并將這一勞動成果作為全鎮34個村居書記宣講的“公共資源”。
作為一名業余理論宣講員,吳高翔總能以滿滿的愛心和滿滿的正能量,展示出“草根”理論宣講員的精神面貌。
在宣講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時,他結合正在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和秸稈禁燒工作,舉實例、講變化,句句說到了農村居民的心坎上。
結合城區開展的“創城”工作和“綠滿荊山行動”,用發生在城市居民身邊的變化,來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他又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指示精神向種糧大戶進行面對面宣講,鼓舞了種糧大戶投資土地、謀劃規模生產的勁頭。
幾年的寒來暑往,他總是騎著電動車、擠公交,在社區活動、送戲下鄉的現場拉起宣講臺展開宣講,為使宣講活動走進城鄉居民的心里。
2020年,作為一名杰出的“百姓名嘴”,吳高翔被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評為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
吳高翔說,作為一名基層理論宣講員,他將永遠牢記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的光榮使命,默默無聞地為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扎根在城鄉居民的心窩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