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曹炳宏 李向前 文/圖)今年,五河縣夏種農作物計劃種植面積127.8萬畝,其中,水稻57萬畝、玉米35萬畝、大豆16.3萬畝、花生10萬畝。當前,該縣搶抓農時推進夏種,注重新型種植技術推廣和機械化應用,抗旱播種,全面提升夏種質量。截至6月16日,已完成夏種面積95.7萬畝。
在澮南、新集、朱頂、大新等鄉鎮新建的高標準農田里,一臺臺撒肥車來回穿梭,把黑色粉狀生物有機肥均勻拋撒在田間,這是五河縣免費為去年新建的14.3萬畝高標準農田每畝增施350公斤有機肥行動,改良土壤,增加肥力,補充農作物生長所需營養。
五河縣組織各類插秧機1353臺,其中高速插秧機占比60%,并派出30多支農機技術跟蹤服務隊分赴14個鄉鎮,做到哪里有插秧機,哪里就有保障服務。圖為6月16日,沱湖鄉圩后村農民搶抓農時開展水稻種植作業。李向前 攝
“今年,我們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行動210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公開招標采購了5萬噸生物有機肥,由有資質的第三方主體對去年新建的高標準農田進行撒施,培肥地力。下一步,將對耕地進行土壤抽樣化驗,評估地力提升效果,為今后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改良提供有效數據。”五河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劉心祥說。
這幾天,東劉集鎮喬集村利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幾臺高速插秧機馬不停歇地為周邊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機插秧作業服務。
“今年接到機插秧訂單較去年增加很多,為提高作業效率,提升機插秧質量,我們為每臺插秧機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和側深施肥設備,現在每臺插秧機一天能插80多畝秧苗,其行駛速度可自動控制、自動前進等,作業精度達厘米級,栽插出的秧苗橫豎均勻,深淺一致。”利杰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水稻側深施肥技術可以將肥料同步施入距離秧苗10厘米左右、深度8厘米左右的土壤中,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秧苗成活率,縮短秧苗緩苗期。
今年是五河縣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項目的第三個年頭。“去年我們實施50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精耕細作兩個項目,實現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的目標,綜合效益較兩種作物單種,大幅提高,今年肯定還能獲得更高收益?!庇罘狈N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翠翠信心滿滿。
五河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負責人霍宗紅介紹,去年引進非轉基因抗除草劑玉米新品種MC121后,實現兩種作物一體化除草,無需采取隔離措施,徹底解決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的除草“卡脖子”難題。今年,全縣2.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一半以上面積種植了“潔田玉米”。
為保證夏種科技含量,五河縣充分發揮農技人員包村聯戶機制優勢,組織百余名科技指導員進村入戶到田頭,對農戶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讓種子包衣、種肥同播、噴施送嫁藥、土壤封閉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真正落實到田,培育科技苗,收獲科技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