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陳瑤)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加深公眾對博物館及傳統文化的了解,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蚌埠市博物館轉變思路,打破空間上的界限,努力讓文博資源流動起來,通過系列活動為大家打造一個能看、能聽、能學、能玩,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的“無邊界博物館”。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強調了文化機構在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本年度國際博物館日將致力于推動建設一個更為自覺、更可持續、更加包容的世界。
蚌埠市博物館誠邀公眾參與此次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共同見證歷史的沉淀與時光的痕跡,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此次活動內容分為“博·觀”“博·學”“博·講”“博·育”“博·憶”“博·映”“博·賞”七個篇章,主辦方希望通過這一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激發大眾對歷史的興趣與熱愛,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博·觀”包含了多項展覽,該展覽以“講好蚌埠故事,傳承中華文明”為策展理念,其中大禹文化是這個篇章的重頭戲,市博物館《於赫神禹——大禹文化主題展》將于5月18日——6月10日持續進行。另外,還有《海上風——嘉興博物館藏海派書畫展》《金榜墨韻——隴中五館館藏進士書法聯展》也將從4月上旬至6月持續展出。
市博物館還打破“館”的空間限制,將展覽帶入校園、社區,送到居民身邊?!安W”篇章主要就是指讓博物館“走進”校園,通過展覽、講座等形式,將博物館的藏品資源送到學校、送到學生身邊,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和感受博物館文化的魅力,向孩子們傳遞“蚌博力量”?!安ぶv”是博物館走進社區,通過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將本地深厚的歷史文化送到居民“家門口”。
“博·育”篇章將為小朋友們開啟一場精彩的時空之旅。蚌埠的悠久歷史被濃墨重彩地濃縮提煉,孩子們將通過這場別開生面的奇妙“旅行”,融入蚌埠的歷史,感受家鄉文化。
非遺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為了延續廣大市民對優秀傳統技藝的熱愛,提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市博物館此次活動在“博·憶”篇章,舉行“記憶流光”非遺沙龍互動體驗,大家可以在5月18、19日上午10:00前往市博物館參與。
市民可在5月18日前往市博物館歷史研學放映廳,觀賞影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參與“博·映”篇章環節活動,感受電影藝術的魅力。
“博·賞”篇章里,即是“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在博物館東門市民廣場,將開展“流動博物館”圖片展宣傳活動,志愿者講解員現場介紹蚌埠歷史和館藏精品文物,現場還會發放宣傳冊頁、文創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