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患病時,我也是完全喪失了生存的信心,一個人悶在家里,經過家人百般勸說才愿意到醫院治療。而如今,經過科學的治療,加上醫生護士與癌友們的鼓勵,我已經康復得很好了。”最近,在蚌醫大一附院的“愈她小屋”的心得分享會上,患者李女士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抗癌體會。這是蚌醫大一附院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群眾需求,優化就診流程,開展暖心服務的縮影。近年來,該院腫瘤外科為提高診療質量、更好服務患者,打造了MDT、“愈她小屋”和“玫瑰之約”這“三朵金花”,鼓舞患者,讓他們增強腫瘤抗爭的信心。
腫瘤外科MDT改變了“病人圍著醫生轉”的傳統看病模式,以多個專家組成的“智囊隊”共同為患者制定更為科學、合理、規范化、個體化的診療方案。2018年,在醫院黨委的支持下,時任腫瘤外科黨支部書記、科主任錢軍教授聯合德國著名的乳腺腫瘤專家塔奇曼教授合作成立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中德乳腺MDT”中心,建立了由腫瘤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病理科、放射科、功能科等六個科室專家組成的乳腺癌多學科診治團隊,堅持每周為乳腺癌患者提供一次多學科的綜合診療,在反復討論中,專家們對影響診斷和治療的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最終制定出最適合的診療計劃,使每位就診的乳腺疾病患者得到與國際同步的規范化治療。
“一枝獨放不是春”。腫瘤外科黨支部心系患者,相繼推出“愈她小屋”和“玫瑰之約”系列項目,進一步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和治療質效。
“愈她小屋”是由腫瘤營養學健康知識科普、腫瘤防治專業講座、心理疏導、隨訪管理、個性化治療方案制定、DIY手工制作、醫護患零障礙溝通等多種治療方式組成的腫瘤外科康復中心。開設初衷就是加強醫護與患者的聯動,為患者建設一個身體與心靈棲息的家園,打造全新乳腺腫瘤醫患模式。2022年7月,“愈她小屋”一經啟動就受到乳腺腫瘤患者與其家人的普遍歡迎。在“愈她小屋”,乳腺疾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宣教知識,獲得醫護專家的更多關注和指導,積極加入“患教”活動,結識一群并肩前行的病友,相互鼓勵,共同面對。
“愈她小屋”整合醫生、護士、患者、家屬等多方資源,設置不同功能區,為患者提供相應服務,科普宣教區幫助患者獲得乳腺癌治療專業知識;康復鍛煉區使患者掌握科學的術后功能鍛煉方法,加快機體康復;心得分享區由抗癌志愿者結合自身抗癌經驗為病友進行心理疏導,鼓勵病友樹立抗癌信心。
近年來腸造口人士逐年增加,關注“造口人”的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已引起臨床關注。2023年3月,“玫瑰之約”服務項目應運而生。為提升造口患者自護能力,減少造口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回歸社會及家庭,蚌醫大一附院腫瘤外科與浙大二院護理團隊在消化系腫瘤病區(原腫瘤外科綜合病區)聯合啟動“玫瑰之旅,你我同行--腸造口患者全程管理項目”。“玫瑰之約”造口陽光講堂,讓“七分護理”聯合“三分治療”為造口患者實施全程管理,增強造口患者的自信心,提升造口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降低造口相關并發癥,來治愈患者身體上并撫平心理上的創傷。為腸造口患者及家屬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鼓勵及互學互助的交流平臺。
2024年,新老人員交替,現任黨支部書記和科主任金功圣教授舉起接力棒,優化場所,完善基礎設施保障,一如既往地組織開展每周一次的乳腺腫瘤MDT、“愈她小屋”和“玫瑰之約”活動。目前,腫瘤外科黨支部已開展乳腺腫瘤多學科聯合會診(MDT)250余期,“愈她小屋”70余期,“玫瑰之約”50期,合計受眾達3000人。
融媒體記者 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