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 (融媒體記者 周芳林 文/圖)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母三遷”……傳統文化中的母親,是挑燈織補、為孩子教育操碎了心的付出者。
然而,不僅如此,母親們也是“自己”,有自己喜歡的事業和愛好。她們專注地工作,愛窩在沙發上擼貓、喜歡美麗的裙子、愛玩愛美食,也會因哺乳期工作的困難、“卷”工作加班、為事業轉型絞盡腦汁……有著蓬勃的生命力。下面,我們將身邊五位媽媽的一些小日常,分享給您。
——編者
楊苗苗:冬日暖陽般溫暖著身邊的人
十多年前,第一次采訪楊苗苗,是冬日的清晨,在蚌埠107路公交車上,最難忘的是她的笑容。
“我媽媽說,女孩子在銀行干,系個絲巾,美得喲……”說起媽媽一開始的不支持,楊苗苗笑出了聲,“我們把小家也搬到了公交場站附近,媽媽幫我帶孩子?!?/p>
光一樣的流年,楊苗苗已經干了30年。
“和大家一樣,工作也會有‘枯燥期’,也有哺乳期工作的困難?!绷钠鸷⒆?,女人們有很多的共同語言。楊苗苗說,孩子幾個月的時候,正是全市公交創建“青年文明號”的關鍵期,熱愛“公交”的她,抱著孩子站在家門口,看著對面的公交場站,心里癢癢的,媽媽看見她想去工作又放不下孩子,說了句:“別天天瞅了,明天你去開車,娃我來帶?!?/p>
就這樣,帶著發自內心的歡喜和對工作的無限熱愛,楊苗苗再次出發。
“我開52號車,我媽媽站在家門口看到51號車過來的時候,會提前把小寶抱過來,趁著我到站簽單休息的間隙趕緊給小寶喂口奶?!睏蠲缑缯f,有時候也有不趕趟的時候,我媽媽就對小寶說“‘小米奇’,你的‘飯碗’跑掉啰”。
家長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耳濡目染下,“小米奇”孝順長輩,在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他認真負責,善良謙遜,樂觀向上。
如今的楊苗苗,除了開公交車,還有一系列榮譽: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的背后,是無數次微笑,是無數次安全送達,是平凡與瑣碎中的日夜堅持與守望,是滿腔熱情和全力以赴。
丁海燕:帶學生帶娃都愛用“小紙條”
“新、真、快……這就是消息寫作?!甭犝掀?1)班教室里,“全國三八紅旗手”、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師丁海燕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學生們跟隨著老師的講解,認真聽講、回答問題。
教室里,一面墻的“小紙條”引人注目,“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教室變漂亮了,感謝你們為集體做的貢獻?!薄拔医裉熘鲃咏o菜地澆水了?!薄拔也粫蚴终Z,今天同學教我了,真開心。”……一件件“瑣碎的日?!保瑴嘏袗?。
20多年來,丁海燕陪伴著一棵棵小樹苗成長,學生走出校門后自力更生,有的從事廣告設計,有的從事軟件開發,有的從事公益事業,還有的成了特教教師……她深深體會到,殘障孩子需要關心和愛護,更需要知識與能力。
“工作的確很忙,但是和兼顧家庭并不沖突?!倍『Q嗾f,由于工作需求,她研讀了大量的心理學書籍,對學生和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幫助。
和兒子的相處,丁海燕在生活起居的照顧上,并沒有“無微不至”,更多的是“讓他走在前面,關鍵的時候幫助他,給他滿滿的安全感,讓他有力量前行”。
在她家的抽屜里,珍藏著一摞“小紙條”,丁海燕坦言“這只是一部分”。高二的時候,她發現孩子情緒低落、學習狀態也不好,和孩子聊過以后,哪怕工作再忙,她每天都會給孩子寫一張“小紙條”,放在孩子的床頭,近一年的時間,紙條裝了整整一大盒。
優雅大方、妝容得體。她說,她和大家一樣,喜歡漂亮的衣服,化個淡妝出門,她笑著說,這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悅己。
黃薈薈:愛擼貓的熱心律師
和朋友們享受美食時,她會把花生米當做骰子,搓一把麻將;家里的小貓調皮,白天睡覺、晚上鬧人,嘴饞還挑食,斗又斗不過它,她會對著它說“陪你玩那么久了,我欠的工作總得補回來吧”。
作為第三屆珠城十佳律師獲獎者之一,黃薈薈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假日里,她會陪孩子玩雪、會讓孩子嘗試一個人的短途旅行,自己去聽一場音樂會;她也會因一場大霧,高速封閉,匆匆忙忙地去趕高鐵;也有工作焦慮,擔心滿滿9頁的工作報告客戶沒耐心看。她說,“工作和家庭并不沖突,工作時認真專注,在家時,主打沉浸式陪伴?!?/p>
父母的愛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在家里,黃薈薈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手工、一起擼貓……盡量不把工作帶到家里。
在工作之余還經常參與志愿服務,到學校、企業、社區開展義務普法超百場,曾獲評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個人。當被問及為什么這么熱心公益法律服務時,黃薈薈說,希望通過開展公益法律服務,當好法治建設的宣傳者和人民群眾的權益維護者。
張燕:在“高管”“女兒閨蜜”間自由切換
畢業后,張燕一直扎根在我市質量戰線的最前沿,一干就是28年,如今是一家企業的高管,也是“安徽省勞動模范”。
“質量檢驗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走進企業質檢部實驗室,戴著安全帽、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張燕,剛從生產車間回來。因一批客戶訂單需要盡快交付,來不及摘掉安全帽,她查看完產品的檢驗數據,就召集質量團隊對另一款新產品進行質量分析。
就是這樣一位女精英,下班后和家里人的相處模式,讓記者驚掉下巴。和女兒一起逛超市時,她撒嬌著喊“提不動”,上高中的女兒和媽媽差不多高了,捏了捏媽媽的臉,大包小包都接到自己手里。
晚上,女兒在家寫作業,媽媽在一旁看書,看著看著睡著了。“醒來我身上蓋著毯子,第二天,收到女兒信息,說,我媽媽已經很努力,不用那么累。” 張燕告訴記者,“感覺特別暖心,覺得孩子很多時候反而是在照顧我、溫暖著我。我們之間無話不談,青春期的孩子,我們也會聊早戀這些關于青春的話題,更像是閨蜜?!?/p>
李鳳玲:溫柔媽媽是“摔跤冠軍”也是“農場主”
她是摔跤運動員,也是農場主,更是一位溫柔的媽媽。
從摔跤運動員退役之后,李鳳玲憑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勁兒,轉行當起了農民,幾年的時間,就成了一座約100畝鄉村農莊的莊主。這座農莊還入選市鄉村休閑旅游示范點名單。
李鳳玲的女兒,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傍晚和媽媽溜達時,看到農場里的野花,她會采一把,送給媽媽。農忙季節,她會和媽媽一起去送貨,臉蛋紅撲撲的,戴個小涼帽。
“媽媽,雞蛋!”農場里的雞是散養的,下蛋沒有個準地兒,小姑娘玩耍時,經常能撿到雞蛋。有時候,她會和媽媽一人拿個籃子,一邊溜達一邊撿雞蛋,趕趕偷吃菜的大鵝,經常跑得滿頭大汗,李鳳玲的口袋里,常會帶個小毛巾。
“我很慶幸,趕上了好時代?!崩铠P玲說,走紅旅游市場的鄉村旅游、民宿,不僅催生出了鄉村產業新業態,也為鄉村振興領域帶來了機遇,成為鄉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動力,也為她的轉型發展帶來了契機,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