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會區緯四街道新船塘社區堅持黨建引領,聚焦“老小困殘”重要群體,做優精細服務,整合陣地資源,引進志愿力量,筑牢民生底線,拉起兜底保障“安全網”。
讓老有所依,托起幸福“夕陽紅”。社區老年居民較多,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到26%,且大部分都患有心臟病、高血壓之類的基礎疾病,老齡化問題尤其嚴重。社區以民生為導向,探索打造以“助浴、助急、助餐、助樂”為主的“‘四助’為老 情暖夕陽”志愿服務品牌,常態化開展生活照料、精神陪伴、文體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務,為老人解憂、解煩、解悶、解難,真正將為老服務做精做細,暖心守護夕陽紅。同時,社區開辦 “老年大學”,開設舞蹈、戲曲、葫蘆絲等教學課程,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讓老年人就近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拓展新愛好,享受優質的老年生活。社區老年文藝愛好者自發成立紅英文藝志愿服務隊,依托社區老年大學舉辦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通過唱身邊事、演身邊人、道家鄉美、贊新生活,演繹“最美夕陽紅”,給老人送上“文藝大餐”。
讓幼有所育,筑起成長“呵護墻”。社區打造15分鐘閱讀圈,免費開放圖書閱覽室,現有涵蓋科普、文學、繪本等方面的圖書5000余冊,供青少年閱覽、借閱。針對經濟困難家庭孩子的 “微心愿”,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們主動認領,并對孩子進行精神關懷,讓收到“禮物”的學生們切實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與溫暖。通過圖書閱覽室、科普活動室等平臺,常態化開展家庭教育、書畫藝術、親子閱讀等活動,助力少兒健康成長,使社區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開心班”,家長滿意的“放心班”。 截至目前,累計開展活動十余次,參加兒童及家長百余人。
讓困有所幫,架起黨群“連心橋”。社區結合實際,把救助、關愛困難群體作為社區工作的重點,切實把服務黨員、群眾工作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基本立足點。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一人一檔,實行“社區兩委+網格員+黨員志愿者”三級包保責任制,社區網格員定期入戶走訪慰問轄區貧困弱勢人群,對于病情嚴重、身邊無兒女照顧的老弱病殘人員,及時為其申請醫療服務,并細致地了解其生活中有無其他困難,以便整合社區資源和社會慈善資源,為其帶來更多溫馨的服務,用“真心、真愛、真情”詮釋為民情懷。同時,社區依托大娘志愿服務隊和毛哥志愿服務隊,針對困難群體不同層次的需求,每月一主題不間斷開展健康義診、政策咨詢、免費理發等生活服務,持續優化服務水平。
讓殘有所助,織密為民“服務網”。社區全面摸清轄區內殘疾人基本情況和就業需求,對有就業能力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提供就業幫扶,鼓勵有就業條件、有特長的殘疾人自主創業,實現自身價值。積極配合人社、就業、殘聯等部門舉辦的招聘會,扎實開展“暖民心就業促行動——社區三公里就業圈”,發布就業信息,推送就業崗位,實現更多殘疾人就業創業。對完全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積極爭取殘疾人補助、重殘護理補貼、殘疾兒童康復指導等政策援助。此外,社區還定期開展關愛幫扶活動,準確把握殘疾人的實際需求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用實際行動提供生活上的幫助、精神上的鼓勵,增強轄區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為構建殘疾人服務體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老有所依,幼有所育,困有所幫,殘有所助,既是民之所望,也是政之所向。下一步,新船塘社區將持續堅持黨建引領,聚焦居民需求,深耕民生實事,用實際行動書寫“民生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