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李揚
4月的蚌埠,春風和煦,“靚淮河”工程兩岸,游客和市民或綻露笑臉在“花?!崩锱恼沾蚩?,或邁開雙腿在步道上健身行走,或颯爽英姿在球場內縱情奔跑……一幅幅幸福蚌埠的暖心畫卷正徐徐鋪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近年來,市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惠民生、創幸?!弊鳛楣ぷ髦骶€的落腳點,大力實施暖民心行動和民生實事,不斷完善“民聲呼應”工作體系,讓群眾看到了變化、見到了成效、得到了實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快速響應
解決“急難愁盼”
“鮮菇難以及時保存處理,每天赤松茸的產量有5000斤左右,賣不掉可真愁人!”近期,淮上區曹老集鎮曹郢村的赤松茸已進入豐產期,種植戶們面臨豐產卻減收的困境,讓村黨總支書記王宗明急得睡不好覺。
黨報出手了,問題解決了。在把問題反映到蚌埠日報融媒體平臺后,曹郢村的情況受到了廣泛關注,商超、市民、單位紛紛出手,讓村里的赤松茸迅速打開了銷路……近年來,蚌埠日報社依托“蚌埠發布·新媒問政”平臺,大力開展輿論監督和跟蹤問效,推動解決了一大批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建設中的延安路淮河大橋。 融媒體記者 劉晨 攝
“融媒問政”推動問題解決,是蚌埠堅持聽民聲、解民憂的一個縮影。
前段時間,龍子湖區解放一村小區,有居民通過“民聲呼應”平臺反映了小區環境臟亂差的問題,住建部門立即開展實地調研,完善設計方案,啟動改造工程,現在已完成全部改造工作?!靶^環境非常整潔,一下樓就有鍛煉散步的地方?!鄙鐓^居民李蕾欣喜地對記者表示。
物業服務是群眾訴求的重點領域。我市堅持舉一反三,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物業服務問題,開展“全市住宅物業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堅行動”,切實以“工作閉環”促“良性循環”,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我市堅持高位推動、高效辦理、系統治理、督查問效,不斷夯實工作舉措,持續健全民聲呼應辦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清單+閉環”式辦理網絡,構建了以省委“民聲呼應”為統領、市委“蚌埠民聲”載體為帶動,縣區“民聲呼應”類載體為支點,各辦理渠道為主陣地的辦理網絡。截至目前,全市“民聲呼應”各類載體共刊載群眾訴求4141個,解決問題4122個,去年“蚌埠民生”平臺反映的588個群眾問題、42件省“民聲呼應”涉蚌事項均全部辦結。
感知群眾冷暖,掌握民生脈動。4月15日,市委常委會會議又審議通過《關于健全完善民聲呼應工作體系更好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意見》,進一步構建廣泛集民聲、快速解難題、跟蹤抓督辦、源頭大治理的工作體系,積極探索數字化賦能,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人才、服務企業、服務基層。
回應關切
擦亮“幸福底色”
“住在淮河北岸一輩子,一直關注延安路淮河大橋的消息,這下好了,以后去市區更方便了!”開工建設以來,延安路淮河大橋的施工現場,是淮上區居民吳先生常去的地方。
跟著“民聲”走,向著“幸?!毙?。延安路淮河大橋是蚌埠人民期盼了十幾年的重大民生工程。市委回應群眾關切,不斷克難攻堅,全力推動各項前期工作,推動大橋于去年10月18日順利開工建設。開工動員會現場,吸引了上千名群眾自發前來“圍觀”“點贊”。
現如今,隨著一橋飛架通南北,不光珠城市民的“十年期盼”“一朝夢圓”,城市發展也實現了破局——蚌埠堅持“以淮河為中心,東西拓展、擁河環湖、南岸提質、北岸擴容”的城市發展思路,從“靚淮河”工程、延安路淮河大橋建設,再到北岸新區建設,蚌埠擁河發展“三步曲”正穩步推進。
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創幸福。建設民生工程,蚌埠正快馬加鞭——
蚌埠民用機場、合新高鐵、淮宿蚌城際鐵路、五蒙高速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在改善群眾出行條件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發展格局;
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歷史遺留問題,市委常委會圍繞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開展解剖式調研,推動天湖國際、世貿大廈等兩個爛尾項目實現復工續建,歷史“傷疤”變城市“亮點”;
去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所、公辦幼兒園15所,蚌埠三中新校區開工建設;
上海一院蚌埠醫院、浙大二院安徽醫院、市三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一院綜合病房大樓、市二院新院區暨蚌埠市心血管病醫院、市三院急救醫學中心外科大樓建設……
一件件從“民生所盼”到“民生所贊”的實事,讓現代化幸福蚌埠的底色越來越亮、成色越來越足。
持續發力 交好“民生答卷”
一鍵直達,幸福到家?!斑@個電梯快得很,你聽,還沒有噪音!”家住黃莊街道朝陽社區的居民一提到單元樓加裝的電梯就贊不絕口……聚焦老舊小區“上樓難”的問題,蚌山區建立了“一盤棋”整體謀劃、“一站式”報裝審批、“一攬子”政策支持、“一條心”共建共管的工作思路,讓越來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一鍵到家”的便利。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2023年,蚌埠在就業促進、社會保障、困難群體救助、教育惠民、衛生健康、環境保護、交通出行、文體服務、城鄉建設和公共安全等十個方面著力,大力實施50項民生實事,全部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一樁樁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一件件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一串串沉甸甸的溫暖數字,是蚌埠交出的“民生答卷”——
城鎮新增就業38812人,完成目標任務37200人的104.33%;“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實際完成132個,完成目標任務124個的106.45%;
新增老年食堂(助餐點)162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00%;申報培育示范性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10個,完成目標任務9個的111.11%;
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安防工程和養護工程分別完成133.341公里、786.981公里和507.537公里;
新增城市停車泊位30187個,完成目標任務28000個的108%,其中公共停車泊位3496個,完成目標任務2700個的129.48%……
溫暖觸手可及,幸福就在身邊。
今年,我市將繼續統籌做好50項民生實事,調整新增教室光環境達標、“家門口”生態環境整治、無物業住宅小區管理、“食安名坊”培育等項目,更好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