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陳春怡 文/圖)觀看“珠城印象”機械升降環幕、漫步智慧城市未來時空、體驗蚌埠“創新足跡”沉浸式觀影空間……4月12日,來自蚌埠市燕京學校小學部的600余名師生,走進蚌埠創新館開展科普研學,零距離感受科技創新魅力。
作為蚌埠市創新成果對外展示的綜合性平臺,近8000平方米的布展面積內,各種科技感十足的展品和帶有“蚌埠基因”的創新成果,讓前來研學的學生們目不暇接。
“0.12mm超薄浮法觸控玻璃創下浮法技術工業化生產世界最薄玻璃記錄、銅銦鎵硒發電玻璃的出現將光電轉化效率提升至世界最高的19.8%……”在展館的序廳,講解員通過《創新之城·擁抱未來》宣傳片介紹蚌埠科技創新整體情況。進入“創新足跡”沉浸式觀影空間,影片用4個故事篇章帶大家回顧蚌埠創新之路。學生們沉浸于由科技帶來的視覺盛宴,人群中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嘆聲。
學生們在創新館參觀
“今天看到了很多不曾見過的新技術、新產品,我才發現蚌埠在新材料、新能源、芯片、5G通訊等領域有著如此豐富的高科技產品,這些讓我大開眼界,真是不虛此行?!痹撔K模?)班學生徐梓寧認為,在這里學到的知識極大地激發了自己體驗科技、探索科學的興趣,對于今后的學習將大有裨益。
“科普研學作為校外科學教育的有效方式,旨在讓學生們走出學校,到科技場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了解前沿科技知識,開展科學實踐,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據市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市科協將進一步協調縣區、單位和企業,整合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宣傳我市前沿科技,為中小學生科普研學提供更多選擇。
作為我市中小學科普教育的主要場館之一,蚌埠創新館充分發揮公益性文化設施及科普教育基地職能,積極開展館校結合工作,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科普教育活動。通過集科學性、趣味性、互動性于一體的特色展品,讓廣大青少年及群眾領略到尖端科技魅力,感受科學的無限可能,在沉浸式的科普研學中快樂求知。開館一年來,該館已播放科普影片約540場次,圍繞展品開展的主題科普活動200余次,服務科普群體約30100人次,接待來蚌客商24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