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張公山街道始終圍繞“創建惠民、創建為民、創建靠民”的工作理念,把精神文明建設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持續夯基礎補短板,以實干實績不斷壘筑文明城市新高度。
文明實踐提質增效。按照每月工作清單細化分類,依托實踐所(站)及“紅心365”工作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堅持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充分利用吳灣社區和張公山社區新辦公用房,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機制的標準,將其打造成議事協商、文娛活動、志愿幫扶等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提質擴面、提檔升級。
品牌培育走深走實。利用老舊小區改造契機,結合轄區亮點資源,加快推進特色品牌創建。推進皖“酒”文化主題小區項目提升工作,新設皖酒浮雕墻及皖酒文化歷史墻,規劃停車位43個,配置充電樁90個,安裝監控29套,大路燈更換23只,安裝新型膜結構車棚360平方米,通過拆除違建、更換防盜窗、雨污分流改造等,全面提升群眾居住幸福指數。同時,張公山八村廣場改造納入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原有“蘑菇亭”改造成“和美之家”,新建居民議事亭,翻新廣場東邊大舞臺,方便居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打造成集文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便民廣場,用惠民便民的“實事”,切實提升轄區居民生活質量。
環境整治常抓不懈。高效提升小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嚴格落實文明創建考核管理,每月8個社區排名通報,與年底目標考核結果掛鉤,城管辦與社區同獎同罰,夯實文明創建常態化管理基礎。在統籌抓好小區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重點提升農貿市場及周邊區域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等薄弱區域創建水平,全面提檔小區標準。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對照測評體系新標準,聚焦重點點位,持續開展綜合執法進小區行動,抓重點問題,清難點問題,形成資源共享,齊抓共管推動街道創建工作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