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洶涌的殺敵聲席卷淮上大地。新四軍三進淮上,開辟以龍亢為中心的豫皖蘇淮上抗日根據地,揭開了抗戰新篇章。
這篇恢宏的抗戰史詩,寫滿了可歌可泣的軍民一家親動人故事,情義綿長,千古傳頌。魚水深情滋養著這方土地,八十年后的今天,當蚌埠日報融媒體采訪團再次走近,紅色龍亢已然是多彩龍亢,歷史文化賦能之下,鄉村振興美好藍圖正徐徐展開。
位于新四軍淮上行署舊址內的彭雪楓將軍雕像 彭將軍與年畫》故事展板
擁軍愛民 雙向奔赴感天動地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當年從小學課本中學到的紅軍愛民敬民優良傳統在新四軍淮上辦事處紀念館里再次重溫。
魚水情深展廳里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八路軍第2縱隊第344旅旅長劉震住在龍亢渦南新街子西頭邵家,西院有一棵葡萄樹,旅部住進一個月后葡萄成熟了,掛滿枝頭。戰士們每日在葡萄架下走來走去卻沒有一個人嘗鮮。劉震叫戰士從百姓家借來一個大籃子和剪刀,把葡萄全部剪下放入籃內,令兩名戰士步行25里地到南新集,找到邵家人,把葡萄悉數交給他們驗收,并轉告旅長的問候。邵家人感嘆不已,連聲稱贊八路軍真是文明之師。
“我們這里感人的故事說也不說完。”講解員萬明月指著布滿墻的軍民一家親故事展板說,“場館有限,像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p>
龍亢鈕家灣是彭雪楓將軍當年第二次進軍淮上的駐地,當時就住在鈕春生家。在鈕春生的回憶文章中記錄著這樣一段:每天早上戰士們早起,挨家挨戶給老鄉挑水掃地,全村前后打掃得干干凈凈;農忙時還下地幫助老百姓收割莊稼,耕地耙地樣樣都干。
“都知道彭雪楓有三件寶:騎兵團、拂曉劇團、《拂曉報》,其實還有‘一寶’。”萬明月說起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村民李廣悅和彭雪楓拉家常,夸贊彭將軍的三寶,彭雪楓接過話茬說:“你老才說對一半,應該是四寶!”見李廣悅一臉疑惑,彭雪楓接著說:“就是老百姓啊,沒有老百姓擁護新四軍、擁護抗日,我那‘三寶’有什么用?”
新四軍穿過的草鞋
彭雪楓非常珍視他的“寶貝”。他聽說李廣悅兒子要結婚,他先向民眾打聽當地風俗人情,知道送對聯最好,于是他叫通訊員買來最好的紅紙,寫了副對聯。結婚當天他親自拿著對聯登門賀喜,把婚慶熱鬧推向了高潮。1941年春節,他又了解當地百姓喜歡貼門對,便讓《拂曉報》美術編輯李克弱畫了一幅抗戰門畫,用石印套版印出后送給老百姓,受到當地百姓熱烈歡迎。
新四軍熱愛人民、心系人民,同樣也得到百姓的擁護和全力支持。送糧草、抬傷員,幫助軍隊解決訓練、打仗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淮上各地掀起擁軍高潮,捐款獻物支援子弟兵,豬牛羊肉、各種生活用品運往一線,慰勞作戰將士。部隊在《拂曉報》上發文對百姓的熱情表示感謝。
千年古鎮龍亢,商貿繁榮,為支持敵后抗戰立下汗馬功勞?!爱敃r的龍亢有鹽行近72家,百貨36家,酒坊布坊非常多,龍亢、河溜一線每月的稅收可達50-60萬元以上,收上來的稅75%以上運到延安支持全國抗戰?!比f明月介紹。
說到輝煌的稅收成績,必須提到郭長寶、郭長順堂兄弟倆。當年為了支援全國抗戰,穿梭于淮河、渦河間的兄弟倆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從根據地把糧食運到敵占區蚌埠賣掉,再通過錢莊、洋行換成銀圓或金銀制品,大部分上交給延安,支持全國抗戰。
在龍亢進行反頑斗爭最緊張、最艱苦的時候,幾位新四軍領導將子女寄養在當地老百姓家里。百姓們不負重托,千辛萬苦保護好這些革命者的后代,盡可能讓他們吃飽穿暖上學,有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回到父母身邊。
傳承接力 革命精神生生不息
從當年的一間房,到今天的八個展廳,新四軍淮上辦事處紀念館在守護者的精心陪伴下,一天天成長壯大起來,如今已經作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前來參觀。
時常有學生參觀新四軍淮上行署舊址展館,了解當時史實
“當年是三毛五毛湊錢搞起這個紀念館。”邵建明是當初籌建紀念館的十個發起人之一,如今其他人或已作古或行動不便,只有他身體康健一直堅持每日前來。近幾年,退休后的邵建明更是駐扎于此,全身心都撲在紀念館的資料整理、日常維護、講解宣傳上。
修復革命舊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究歷史、查找資料、多方調研、籌措資金,利用各種渠道向上級匯報,幾位發起人為此奔波。2009年邵建明還給中央寫過信,關于革命舊址傳承和保護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得到高度重視。這些年各級領導、革命后代陸續前來調研,紀念館也在不斷擴大、充實。
“這片土地記載了革命將士的英勇無畏,寫滿了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這段歷史無比珍貴?!币簧蛔鲆患?,邵建明執著踐行,“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把紅色故事講下去,把紅色精神傳下去。”
有老一輩的執著堅守,也有年輕一代的砥礪前行。
90后姑娘萬明月不知不覺間已經在紀念館講解12年了。用她自己的話說,怎么也想不到身為一個理科生竟然在歷史上扎下根來。嫁到龍亢后,經常會聽到家中長輩說起新四軍三進淮上的故事,慢慢對這段歷史產生興趣,嘗試著自己去閱讀相關史料,經常去聽老館長講這段故事,也漸漸有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在邵館長的鼓勵之下,萬明月開始向別人講解這段歷史,每一次講解都有不同的體會,每一次講解都得到一次升華,這段經歷也讓她徹底愛上了講解員這份工作。
如今,紀念館早已成為我市重要的紅色地標,每年接待各界群眾5萬余人。萬明月介紹,近幾年人數逐年增多,最多的時候一天講解16場,從早上7點講到晚上6點半,接待2000人左右,真的是一刻不停?!翱吹皆絹碓蕉嗟娜俗哌M革命舊址,學習革命精神,非常高興。而很多人通過我的講解對歷史有了更深入了解,覺得自己這份工作真的太有意義了?!比f明月說。
采訪當天,接近中午時,幾個小學生背著書包走進紀念館,他們都是住在附近的孩子。龍亢實驗小學六一班的蔡紫琳同學說她已經來過三次了,父母經常在家講這段歷史,她得空就會跑進來看看,革命烈士為了國家不怕流血犧牲,自己應該好好學習,以后也要為國家做貢獻。
新四軍淮上行署舊址展館內有多件當年實物
傳承紅色精神,從娃娃抓起。當地政府把新四軍三進淮上的英雄事跡編寫成教材,開設鄉土課堂,開展研學教育,讓紅色基因融入孩子們的精神血脈。
紅色賦能 古鎮激發振興活力
初春的陽光灑落在淮上大地,田野一片新綠,處處散發著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活力。
文化悠久、商貿繁榮,曾經的千年古鎮龍亢在歷史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時光流轉,歲月更迭,這片土地依然綠水青山。
“深挖文化資源稟賦,積極探尋文化符號,讓鄉村建設真正動起來、活起來?!饼埧烘傂麄鞲墒潞捂颊f,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記憶,接下來龍亢將精心打造龍亢村紅色主題文化街區,建設極具地方特色的紅色旅游小鎮,讓更多人走近龍亢、深入了解龍亢。
除了革命舊址,龍亢鎮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帝師故里。“龍亢文旅產業按照兩條線來規劃,一是紅色文化、一是漢文化?!睉堰h縣文旅局副局長潘濤表示,成功的文旅項目還要能引流,能拉動消費。我們要思考的是怎么才能吸引游客走進來、留下來,龍亢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和美食都很好,要保證來到這里的人有一個豐富的體驗感,這方面龍亢大有可為。
據了解,為滿足中小學生研學需求,發展地方文旅事業,懷遠縣文旅局通過整合縣內公共文化資源,與其他單位合作,將適時配套推出多條研學線路,龍亢鎮也將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的研學基地進行打造。潘濤說,第一步要實行內循環,保證中小學生第一次研學不出縣,目的就是讓學生們深入了解本地文化,熱愛家鄉,增強文化自信,同時也為懷遠當地經濟做貢獻。
下一步,龍亢還將規劃建設關廟村桓公墓遺址公園,支嚴村農耕文化體驗園,讓優秀文化融入產業、走入千家萬戶,真正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文化賦能之下,龍亢闊步向前,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堅持“產業先行”發展理念,與懷遠經開區深度合作,結合全縣主導產業和自身發展實際,打基礎、強服務、育產業、穩就業,積極打造集體經濟產業園,目前入駐企業13家??偼顿Y2.7億元的全域鄉村振興產業園2023年7月份實現開工,今年6月份將建成投用??偼顿Y1800萬元的姚灣產業園一期項目順利竣工,二期即將招標。
春天,是追夢的季節。擁有兩千余年歷史的淮上古鎮龍亢,從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快馬加鞭、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