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蚌埠市懷遠縣萬福鎮劉樓、陳安、鎮東等5個村,赤松茸、花菇等蘑菇類蔬菜生產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村民們在科技人員的精心指導下,正在培育菇類菜,發展特色產業,增強鄉村振興帶動力。
利用多種資源優勢,發展設施菇菜生產。近年來,萬福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土地資源、人才技術、資金回流、勞力充足等優勢,引導群眾發展特色農業,尤其是菇類蔬菜的生產越做越強。萬福鎮的土壤環境特別適宜菇類蔬菜的生產,該鎮因地制宜,鼓勵和支持群眾利用村內村外閑置土地、開發溝塘路壩附屬土地、巧用樹木之間的行距土地,發展菇類蔬菜生產。實施“鳳還巢”工程,出臺多項優惠措施,吸引萬福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劉樓村把村里的150畝集體土地采取3年免于租金的方式,優惠提供給回鄉創業人士發展菇類生產,目前,由回鄉村成功人士牽頭,該村已經建起了100多畝的花菇生產基地。陳安村劉彥磊在外務工多年,掌握了赤松茸生產技術,2023年他帶著資金和技術回鄉創業,主要是利用村莊的閑置土地建起了10多個骨架大棚,目前,正在一邊生產,一邊擴建,著力打造規模化產業基地。在萬福鎮,現在已經有5個村從事大棚菇類蔬菜的生產,總面積達到了800多畝,成了名副其實的樣板村。
建立多元生產格局,做大做強菇類產業。為了促進菇類蔬菜的蓬勃發展,萬福鎮黨委政府鼓勵支持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全鎮成立了5個蘑菇生產協會,吸納會員300多人,協會與農民抱團取暖,共謀發展,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去年以來,蘑菇生產協會幫助群眾引進優良品種6個,推廣技術5項,帶動農戶120多戶。各菇類蔬菜生產基地還分別建立了保鮮倉庫,打造對外銷售的窗口,目前,該鎮的菇類蔬菜已經遠銷上海、浙江等地,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
菇類蔬菜是一種短平快生產項目,一般40天即可采收,而且連收多茬,間隔期短,回報率高,每畝收入可達2萬元,這讓萬福菇農著實鼓起了腰包。
安置剩余勞力就業,帶動勞務經濟發展。菇類蔬菜生產有一定的用工需求,為剩余勞動力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一些因為照顧家中老人孩子無法外出務工的農家婦女,有了用武之地,全鎮有200多名農家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她們按天計酬,每個工作日收入在100元以上,多勞多得。因為菇類生產勞動強度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也可以到生產基地做工,得到可觀的酬勞。菇類蔬菜生產基地一定程度上了推動了當地勞務經濟的發展。
通訊員 王春娟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