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李揚
春風又綠淮河岸,蚌埠大地上,一個個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次次“民有所呼”得到回應,一幅幅充滿溫度的民生畫卷徐徐鋪展……
近年來,市委聚焦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戰略定位和建設“七個強市”奮斗目標,始終把“惠民生、創幸?!弊鳛楣ぷ髦骶€的落腳點,推動現代化幸福蚌埠建設取得了扎實成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民生所盼”→“民生所贊”
延安路淮河大橋是蚌埠人民期盼了十幾年的重大民生工程。去年10月18日,蚌埠市延安路淮河大橋及接線工程開工動員會的舉行,吸引了上千名群眾自發前來“圍觀”“點贊”。
“住在淮河北岸一輩子,一直關注延安路淮河大橋的消息,這下好了,以后去市區更方便了!”家住淮上區的市民吳先生感慨地說。
一橋飛架通南北,跨越發展譜新篇?,F如今,不光珠城市民的“十年期盼”“一朝夢圓”,蚌埠城市發展也實現了破局。
近年來,堅持“以淮河為中心,東西拓展、擁河環湖、南岸提質、北岸擴容”的城市發展思路,從“靚淮河”工程、延安路淮河大橋建設,再到北岸新區建設,蚌埠擁河發展“三步曲”正穩步推進?,F如今,“靚淮河”工程已經成為市民和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
蚌埠大力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蚌埠民用機場、合新高鐵、淮宿蚌城際鐵路、五蒙高速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在改善群眾出行條件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發展格局。
蚌埠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所,公辦幼兒園15所;蚌埠三中新校區開工建設;上海一院蚌埠醫院獲批全省首家綜合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已正式開診;浙大二院安徽醫院獲批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即將建成投用;市三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簽約揭牌,市一院綜合病房大樓、市二院新院區暨蚌埠市心血管病醫院、市三院急救醫學中心外科大樓相繼建成……教育醫療的飛速發展,讓珠城百姓的幸福感滿滿。
從“民生所盼”到“民生所贊”,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歷史遺留問題,市委常委會圍繞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開展解剖式調研,推動天湖國際、世貿大廈等兩個爛尾項目實現復工續建,正推動歷史“傷疤”變城市“亮點”。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前段時間,龍子湖區解放一村小區,有居民通過民聲呼應平臺反映了小區環境臟亂差的問題,住建部門立即開展實地調研,完善設計方案,啟動改造工程,現在已完成全部改造工作?!靶^環境非常整潔,一下樓就有鍛煉散步的地方?!鄙鐓^居民李蕾欣喜地對記者表示。
物業服務是群眾訴求的重點領域。我市堅持舉一反三,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物業服務問題,開展“全市住宅物業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堅行動”,切實以“工作閉環”促“良性循環”,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我市堅持高位推動、高效辦理、系統治理、督查問效,不斷夯實工作舉措,持續健全“民聲呼應”辦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清單+閉環”式辦理網絡,構建了以省《民聲呼應》為統領、《蚌埠民聲》載體為帶動,縣區“民聲呼應”類載體為支點,各辦理渠道為主陣地的長效辦理體系。42件省“民聲呼應”涉蚌事項全部辦結。
感知群眾冷暖,掌握民生脈動。據了解,我市將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建立完善信息化工作平臺,形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工作機制,聚焦群眾反映的高頻事項、突出問題,加強梳理分析,查找薄弱環節,引導各單位視情適時開展專項整治,力求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以一件件“小事情”的“大解決”,從源頭上減少同類問題的發生,不斷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小事”→“民生大事”
吳灣名苑小區的新房子里,禹會區居民薛峰喜氣洋洋、渾身是勁——住了40年的舊房換新居,而且是現房安置、多項目可選、商品房標準的配套和環境,讓“住有優居”的居民充滿幸福感。
2023年,蚌埠在就業促進、社會保障、困難群體救助、教育惠民、衛生健康、環境保護、交通出行、文體服務、城鄉建設和公共安全等十個方面著力,大力實施50項民生實事,全部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一樁樁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一件件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一串串沉甸甸的溫暖數字,是蚌埠交出的“民生答卷”——
城鎮新增就業38812人,完成目標任務37200人的104.33%;“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實際完成132個,完成目標任務124個的106.45%;
新增老年食堂(助餐點)162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00%;申報培育示范性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10個,完成目標任務9個的111.11%;
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安防工程和養護工程分別完成133.341公里、786.981公里和507.537公里;
新增城市停車泊位30187個,完成目標任務28000個的108%,其中公共停車泊位3496個,完成目標任務2700個的129.48%……
幸福蚌埠的點滴變化,就在你我身邊。
“我市將繼續實施50項民生實事,有效解決一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笔忻裆k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