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蚌埠網訊 秦德英,女,73歲,高新區大徐村村民。20年前,兒媳婦帶著患有海爾茲海默癥的祖母和智力殘疾的父親嫁入秦德英家,從此秦德英便開始義務照顧兩位殘疾人。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兒子、兒媳外出工作,秦德英整日忙農活、忙家務,她一次次為老人換洗弄臟的衣服,一次次四處尋找不知所蹤的親家,卻從未讓他們受過饑、挨過凍。兒媳婦的祖母和秦德英的老伴相繼去世后,兒子、兒媳要接秦德英去城里住,她卻選擇繼續留在村里照顧親家,她的孝老愛親的凡人善舉也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稱贊。
湊錢蓋新房,迎來兒媳婦一家三口
2001年9月,秦德英的兒子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女孩,女孩家庭較為特殊,祖母60歲抱養她,養父患有智力殘疾,祖母后來也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介紹人告訴女孩,秦德英的兒子是退伍軍人,品德好、素質高,勤勞能干,但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女孩表示,自己家庭特殊,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男方能讓她帶著祖母和父親嫁過去。秦德英的兒子沒有半點遲疑,回答說:“我如果能接受你,肯定會接受你家庭的一切。”
兒子回家后,將女孩家里的情況告訴了秦德英。秦德英說:“我們家條件也不好,但是我們肯勞動、能干活,我相信日子一定會慢慢好起來,只要你滿意,我們就能接納她和她的家庭?!?/p>
當時,秦德英家4口人住在50平方的草房里,兒媳婦嫁過來一下子又多了三口人,怎么辦?思考了一夜,秦德英決定借錢蓋房。20年前農村家庭大多不富裕,秦德英一家一家借,最終湊齊了18000元,才把三間平房蓋起來。不久,兩個年輕人喜結良緣,兒媳婦帶著80歲的奶奶和53歲的父親,一同嫁入了秦德英家。
兒子兒媳外出工作,她一個人扛起家庭重擔
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婚后不久,秦德英的兒子就去了外地打工,兒媳婦因為懷孕不能干重活,家庭的重擔落在了秦德英的身上,她要下地種田,回來還要幫媳婦照顧老人,幾乎每天都要到處尋找不知所蹤的親家。小孫子8個月的時候,兒媳婦表示家里經濟困難,自己想出去工作。秦德英說:“行,我來帶孩子,你趁年輕多出去掙錢?!?/p>
話雖如此,但照顧兩個患有智力殘疾的人實屬不易。兒媳婦的奶奶尿不濕不離身,但還是經常弄臟衣服。秦德英經常撂下手里的活給她換洗,沒有洗衣機就用手一點點搓洗干凈。一晃數年,秦德英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2007年冬天的一天,86歲的老人安然去世。
2009年,兒子、兒媳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在市里買了一套商品房,但房子樓層高、面積小。知道孩子們的難處,秦德英主動說:“你們帶著孩子到城里上學,孩子教育要緊,你爸就在我這住,有我吃的就有他的,不會虧待他的”。媳婦聽了十分感動,但也犯難,畢竟以前每天下班能回家,現在每周才能回老家一次,婆婆一個人能否忙得過來。秦德英卻一再讓兒媳婦安心把孩子帶好,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情。
秦德英接下了全權照顧親家的任務,由于智力上的殘疾,親家不僅時時處處需要她操心,而且每天都要她幾次到處尋找,而她在村里四處呼喚親家的聲音也被大家所熟知。2018年冬天的一個晚上,親家到了飯點還沒,秦德英又出去尋找,可是喊遍了全村也沒有回應,詢問鄰居也都說沒看見。秦德英急了,連忙讓大兒子出去找,給小兒子和兒媳婦打電話讓回來找,自己又打著手電去莊稼地和村外尋找,途中她還不小心摔倒,顧不得渾身疼痛,爬起來又繼續尋找,一直到半夜才在高速路邊才找到親家。原來,親家因為撿了一捆柴火,背不動又舍不得丟,就待著在原地看著柴火。
秦德英盡心盡力照顧親家,剛開始也有人表示不理解,難免有些議論,甚至有人認為她是貪圖親家的家產。兒媳婦得知后,駁斥了這些閑言碎語,她說:“大娘(當地對婆婆的稱呼)把我爸照顧得很好,我很感謝她!”
秦德英的一舉一動大家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日子久了大家也從剛開始不理解到后來為她點贊,有時候還會來替她搭把手、幫個忙。
老伴去世,她仍堅守老家照顧親家
秦德英老伴多種疾病常年纏身,2017年住進了醫院。由于兒子、媳婦都要上班,親家又需要照顧,秦德英忙的醫院家里兩頭跑。為了減輕母親的擔子,孩子們主動承擔起換班照顧父親的任務,讓母親在家照顧親家。經過兩年與疾病的斗爭,2019年5月秦德英的老伴去世。
老伴去世后,孩子們想把老人接進城里居住,但是秦德英拒絕了?!拔易吡?,親家誰來照顧,帶他去城里更不方便,走丟了找都沒法找,他在大徐村生活20年了,也熟悉了這里的環境了,早已成了這個家的一員?!鼻氐掠⒄f,“我身體還硬朗,就再幫媳婦照看幾年她爸爸吧?!?nbsp;
一諾千金終不悔。為了當年對兒媳婦許下的承諾,秦德英義務照顧親家20年,她孝老愛親的事跡傳遍了整個村莊,而她也成為大徐村家喻戶曉的“模范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