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謝勛章 文/圖
蚌埠電動自行車家底有多少?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張,蚌埠市同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特別是在早晚高峰時段,道路上車輛密集,形成長龍般的擁堵景象,出行效率大打折扣的同時,長時間的等待和緩慢的移動滋長著駕駛員們的焦慮情緒,未充分燃燒的尾氣也給城市環境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在這一困境之下,電動自行車以其輕便、靈活和環保,且不用擔心停車難的優勢,逐漸走進蚌埠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解決交通擁堵和環保出行的不二選擇?!袄习傩照l家沒有電動車的?”記者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騎行電動自行車,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成功回避了擁堵,還間接地為城市貢獻著一份清新。
仍然存在“飛線”充電現象
記者從市交警部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不斷攀升,創下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年底,蚌埠市轄區電動自行車上牌量達到61.4萬輛,三縣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或更高。除了個人擁有的電動自行車外,一市三縣也存在著大量的共享電動自行車,僅市轄區登記在冊的就有2萬輛左右。
然而,電動自行車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除了造成交通事故外,相關問題層出不窮,管理頑疾更是“久治不愈”。
管理頑疾“疾”在何處?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市民和物業都在為電動自行車管理頑疾犯難,車輛亂停亂放亂充電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老舊小區和安置小區一逮一個準。”有市民向記者反映,上述區域成為重災區。記者走訪中發現,很多老舊小區確實沒有設置電動自行車停車棚和集中充電的區域,電動自行車隨意停放于樓棟附近較空曠的地方,電線私拉亂接的情況比較普遍。
記者在禹會區一些商品房小區走訪中看到,雖然門廳張貼著“消防通道 禁止停車”的標語,但是咫尺之遙就停放著電動車。在一些地下車庫,雖然張貼著禁止停放電動車的警示標識,仍然停放著大量的電動車?!半妱幼孕熊囃T陂T廳里非常不好,尤其是我們家里有老人,每次看到我都想勸勸他們?!庇惺忻窠榻B,隨著年限的增加,一些商品房小區原有的停車棚或老化不能使用,或數量有限已不能滿足正常的停車需求。
車棚下合規停放
“充電樁1元錢充電時間太短,充滿需要2元左右,我每周充三次電,比在家里充電貴多了。”還有一些拉線充電的市民出于節儉的目的,懷有僥幸心理,不認為自己充電會帶來安全隱患。
“我們沒有執法權,缺乏實質性的管理手段。”采訪中,一些物業的從業人員也在抱怨,電動自行車的管理成了拉鋸戰,稍有松懈,各種亂象又會死灰復燃。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無論是商品房小區、安置房還是老舊小區,隨機走訪幾個樓道,都或多或少存在電動自行車私拉電線、亂停亂放等違反電動車管理規定的行為。
焦點問題:架空層到底能不能停車?
南京雨花臺區明尚西苑居民樓火災事故引發全社會的強烈關注,架空層到底能不能停放電動自行車、設計是不是科學更是成了大家爭議的焦點。記者從我市住建部門了解,架空層是開發商根據設計需求建造,是允許存在的。而架空層能不能停車則是爭議不斷。
很多人支持“禁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這一觀點?!凹芸諏油7拍敲炊喑潆姷碾妱幼孕熊?,我感覺自己天天躺在一堆定時炸彈上面。”一位市民表示了擔心。但是,立即取締架空層停車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對?!靶^原本沒有規劃專門充電的地方,電動自行車不停放在架空層,一時間該停在哪里呢?該如何為我們解決停車充電的難題?”
物業清理私拉電線
其實,架空層到底能不能停車充電早有明確規定。據有關專業人士介紹,根據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的規定,民用建筑的架空層是指采用結構支撐且無外圍護墻體的開敞空間層。高層民用建筑的架空層內如果設有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或安全出口,根據《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應急管理部令第5號),同樣不得停放電動自行車或為電動自行車充電,避免引發電動自行車火災,影響建筑人員疏散安全。
市民為電動自行車管理“把脈問診”
電動自行車該如何防患于未“燃”?本報電動自行車相關報道推出后,引發網友熱議,紛紛出謀劃策。
“對于電動車禁止進樓道舉雙手贊成,但也不能一禁了之。”一位網友表示,很多小區停車位數量是遠遠滿足不了停車,雨棚不夠用,雨棚老舊倒塌,甚至沒有停車棚,在禁電的同時也應該把居民的停車需求給解決一下。“車棚修好了,誰想停在地下車庫呢?”網友還希望物業多建點雨棚解決需求,充電裝置要經常請人維護保養,杜絕隱患。
不少業主希望,相較于居民用電,充電樁的收費標準應進行一定的調整。很多年齡大的業主,意識不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政府和社區應通過舉辦講座等形式,加強對電動自行車停放和充電安全的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安全知識,讓他們能夠意識到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的重要性,積極配合物業公司的工作,齊心協力把小區治理好。
“電動車樓道入口安裝閘口,阻止電動車駛入樓道?!睂τ陔妱幼孕熊噥y停樓道和消防通道的行為,有市民建議從“堵”上下功夫。
部分電動車仍存放架空層
據介紹,很多事故發生在凌晨或者黎明這個時間,人們處在熟睡中,一旦發生火災,很可能釀成事故。電動車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質,燃燒速度非???,并且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氣,人員逃生困難,極易造成傷亡。
電動自行車管理是一個綜合性治理問題,應當合理劃定停車范圍,平衡交通秩序與百姓停車方便的訴求。可以在小區高層建筑之間加裝特定的電動自行車停車、充電地點,并且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市民應做好“三清三關”(即清走道、清陽臺、清廚房、關火源、關電源、關氣源),保障“生命通道”的暢通,從根源上杜絕火災發生,才是最好的“自救”方式。有關專業人士同時呼吁廣大市民,要科學防范電動自行車火災,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不隨意改裝電動自行車,同時加強日常的自檢自查。
我市將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工作
2月29日,記者從市安委辦獲悉,為深刻汲取火災事故警示,切實加強電動自行車的火災防范工作,2月28日至6月底,我市將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
其實,蚌埠市政府早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實施了《蚌埠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緊密結合我市電動自行車管理現狀,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對電動自行車銷售、通行、停放、充電等關鍵環節做出制度設計。各級各部門近些年也通過各類媒體、各種渠道加強對電動車安全治理的普及教育。近期,市消安委也通過發布《關于居民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五個嚴禁”的通告》、發動“藍焰珠城”消防志愿者服務隊開展“進門入戶”宣傳等一系列宣傳活動,引導單位及個人遵守各類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為了從源頭上進一步加強電動自行車質量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市市場監管部門也已開展電動自行車質量安全治理專項行動,依法查處非法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電動自行車等行為,2023年,我市共抽檢電動自行車及相關產品23批次,發現不合格產品3批次,并依法進行了處理。
相關部門表示,電動自行車使用安全問題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騎行者、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等多個層面,需要各方齊心協力,共同應對。只有綜合施策,強化管理和教育,不斷提升騎行者的安全意識,同時加大監管水平,才能確保電動自行車的安全使用。
(部分圖片為周偉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