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謝勛章 文/圖)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我市越來越多的住宅小區涌現出架空層這一特殊構造,該結構雖然為小區居民提供了額外的活動場所,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了一系列安全隱患。2月23日,南京一小區一樓棟架空層電動自行車停放處起火引發的火災,造成多人遇難,架空層特別是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問題再一次成為人民關注的重點。
架空層小區成為重點關注對象
2月25日,記者在禹會區某存在架空層的小區看到,該小區共有11棟樓,其中大部分有架空層。在該小區10號樓下架空層里,各種品牌的電動車成排停放,不少正使用專用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進行充電,現場充斥著充電器發出的嗡嗡聲。
“24日,消防和街道都已經找過我們,通報南京火災情況,提醒我們注意防范。”該小區物業公司一位吳姓經理介紹,他們現在并不能完全禁止業主在架空層里充電。“業主已經習慣在這里充電,另外還沒有替代的方案?!?/p>
架空層里停滿了電動車
吳經理介紹,為避免悲劇的發生,南京火災事故發生后,他們已第一時間做出應對:一是聯系充電樁施工單位進行安全排查;二是提高巡查頻率,改兩小時一巡查為一小時一巡查;三是通過入戶檢查杜絕樓道充電和私拉亂接情況的發生;四是加強消防滅火能力建設,增加消防設施和器材的儲備。目前,該小區正在進一步排查安全隱患。
部分小區私拉亂接現象比較嚴重
為預防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我市未雨綢繆。2月24日,蚌埠市消防安全委員會發布《關于居民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五個嚴禁”的通告》。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我市仍有部分小區存在《通告》中命令禁止的現象。
記者在蚌山區某回遷安置小區看到,這里私拉亂接電線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現象屢禁不止。2月25日下午,記者在該小區23號樓看到,單元門的兩側都垂下三四根電線,有幾輛電動車正在充電。未充電的插座使用塑料袋或是塑料瓶包裹,埋在雪地或掛在窗臺上。而在一些樓棟的公共門廳,停放的電動自行車也比較常見。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單元門幾步之遙就是裝有充電樁的車棚。
“我們張貼通知、與業主協商,甚至停電、收繳充電線,但是效果都不明顯?!痹撔^物業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雖然花了大力氣整改,但是這種現象很快就會反彈。一些小區的業主在說到這種情況也表示很無奈。
而在一些老舊小區,私拉亂接的情況也較為突出。當日,記者在禹會區一個老舊小區了解到,這個小區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公用充電設施不全,給私拉亂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大部分商品房小區管理較為完善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部分商品房小區在電動自行車的管理較為完善,值得借鑒。
在蚌山區某小區記者了解到,該小區物業在小區的出入口、電梯內張貼宣傳資料,嚴謹電動車停放在樓宇通道和上樓。對于私拉亂接的電線,也第一時間予以制止。對于停放在門前的電動自行車,會安排保安將其挪動至指定的停放區域。為了保障業主充電,通過公示后,在樓宇的周邊、地下車庫安裝足夠的充電樁,解決業主充電不便的煩惱。
很多市民呼吁,廣大電動自行車車主應自覺遵守停放規定,互相監督,共同營造和諧安全的社區環境。同時,也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定期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檢查和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