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會區釣魚臺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延伸文明實踐服務觸角,推動文明實踐工作由實踐所向各社區站點和小區拓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廣闊舞臺,打造群眾歡迎,功能復合的實踐所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各類公共服務。
推動服務空間最優化
大力實施親民化改造,優化布局辦公空間,全面布局社區新時代圖書室、新時代多功能活動室等各項功能設置。活動室外設有各類精神文化宣傳展板,設置文化長廊、休閑座椅,室內可以為居民提供健身、乒乓球、舞蹈排練等豐富功能,完備的設施條件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推動服務功能最強化
街道堅持“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的工作理念,大力強化組織隊伍建設,組建多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每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00余場,覆蓋轄區所有群眾。同時,街道強化與社工組織、專業協會以及高校保持密切合作關系,發揮社工、專家、在校學生專業優勢,培育廣場舞隊、迎河護衛隊、紅色驛站黨員志愿服務隊等組織,提高活動內涵、提升服務品質。充分借助社區豐富多彩的資源,結合社區的各項組織,定期開展培訓教學、演出、比賽等活動,組織開展體育運動、環境保護、文明勸導、義診咨詢等各類活動每年200余場,豐富社區群眾生活。
推動服務實效最大化
實施老舊小區整治工程,以老舊小區為重點,明晰路徑找準方向,采取找黨員、建組織、優機制、強服務、植文化、賦場景“六步工作法”,多元參與凝聚合力,以小區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導向精準發力,大力推動序化、凈化、亮化、美化“四大行動”。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領頭作用,全面開展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生活環境治理工作,力爭把每一個小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秩序井然、環境優美、鄰里和諧的溫馨家園,全面優化美化社區居民活動空間,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