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郝玉琳 通訊員 劉康 翁子立)“工廠雖然也辛苦,但比以前捕魚的收入多得多,而且風吹不著、浪打不到,生活安全、穩定,再也不想過以前那種天天下河的日子了。”談起當下的生活,五河縣沱湖鄉居民楊歡樂十分滿意。
楊歡樂祖輩都是漁民,靠淮河捕魚而生。每日風里來雨里去,下河捕魚,常年無休。漁民生活不僅勞碌辛苦,水面作業還有一定危險性,而且收入也非常不穩定。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政策實施后,市人社局全面引導退捕漁民有序轉產。楊歡樂就通過政府幫扶參加了紡織工培訓,現在成為了一名紡織工人,一年有5.4萬元收入,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關注退捕漁民這樣的就業困難群體,引導幫扶其穩定就業,是市人社局就業工作的一項重點。為此,人社部門首先加強人員信息收集,結合“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動員社區工作人員逐戶逐單位上門摸排,對轄區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能力且有就業意愿人員做好數據采集。掌握基本情況后,針對失業人員信息、就業困難人員信息,指導各社區做好就業前幫扶工作,同步將有效的人員信息采集到充分就業社區模塊,基本建成社區就業服務臺賬。
以退捕漁民安置為例,人社部門將退捕漁民納入“三公里”就業圈幫扶范圍,針對漁民學歷、技能等特點,有針對性地舉辦漁民專項招聘活動,除了楊歡樂這樣通過技能培訓市場化就業的情況之外,人社部門還合理開發了一批河道巡察管護、河塘清淤、保潔、保安、便民服務等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安置的就業困難退捕漁民。截至目前,我市四個保護區勞動年齡段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已轉產就業684人。全市企業吸納就業307人,公益性崗位安置18人,累計兌現漁民居家就業補貼等24.76萬元。
針對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人社部門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對于殘疾人家庭的畢業生,給予一次性1500元求職創業補貼。其中重點幫扶殘疾家庭350戶,發放資金52.5萬元。
結合鄉村振興,人社部門大力開發保潔、治安、護路、管水、扶殘助殘、養老護理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脫貧人口就業,保持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總體穩定。2023年,動態開發扶貧公益崗位11259個,安置脫貧人口、監測對象11259人,兌現扶貧公益性崗位補貼3913萬元。全市動態認定就業幫扶車間25家,吸納就業人數623人。
關注困難群體就業,提升“三公里”就業圈能力就近就業,提升職業能力水平保障就業,通過“雁歸珠城”行動吸引在外人才回鄉就業,提質擴量招才引智,政策扶持獎補農民工就業……多措并舉之下,2023年,我市城鎮新增就業38812人,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新增技能人才3058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080人,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56萬人次,農民工參加培訓25154人次。評選鄉村振興人才270人。全市共摸排有用工需求企業684戶,累計發布企業招聘崗位10.32萬個,開展線上“直播帶崗”招聘會85場、線下招聘會372場,組織“送人到崗”159車次7665人次,累計達成就業意向20252人,幫助企業招工132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