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王立春 通訊員 阮持銀 文/圖
國家園林縣城、省科技創新先進縣、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再獲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2023年,五河縣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群眾滿意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及50項民生實事項目,持續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保障改善民生,全市綜合考核再獲優秀等次,現代化美好五河建設再上新臺階。
政務服務:
“五來辦”公眾辦事更便捷
堅持“程序最簡、時限最短、效率最高、服務最優、質量最佳”的服務目標,持續擦亮政務服務品牌“五來辦”,建立“樓層長”工作制度,實現“一窗受理、綜合服務”政務服務模式等。
2023年,五河縣通過增設不動產綜窗、“水電氣網”綜窗、便民利企“二維碼”墻、窗口工作人員照片墻等便民設施,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滿意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政許可事項時限壓縮率達94.62%,除法律法規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外,其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
交通出行:
構建網絡暢通動脈
建成G344五河張灘至皖蘇省界段公路,五蒙高速、泗蚌省際高速、城南綜合碼頭一期、S216懷洪新河大橋及接線工程、S311雙河-澮南段二級公路改建工程開工建設,合新高鐵五河段、G329臨淮關大橋等項目加速建設,G344國防路至沱湖鄉段一級公路、S313五河至蚌埠段、北店橋、五河綜合客運樞紐站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實施農村公路安全防護設施提升工程120公里,預防性養護、農村修復性養護工程合計135公里,縣鄉道升級改造工程33.73公里,大交通網絡日漸完善。
持續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整改五固路G344國道(東靈線)隱患點段48處,增設相關標識,在路面勤務、源頭防范等方面綜合施策、多點發力,夯實事故預防根基,做到24小時路面安全監管不失控,最大限度提高管事率,保障轄區居民出行安全。
教育事業:
配套提升學有優教
全年實施校舍改造維修和能力提升項目60個,新建4所農村公辦幼兒園,盤活城區2所幼兒園,新增幼兒托位數510個,實現幼兒園延時服務全覆蓋;完成二實小擴建,漴東初中建成投用,新增學位2880個;五河一中城南校區、職教園二期等項目全面推進,職業技術學校公共實訓基地建成投用;新建老年學校8所,老年教育辦學條件進一步提升。
創建市級“新優質學?!?所,縣級“新優質學?!?所,覆蓋率50.71%。引進高中學科優秀人才12人,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對困難家庭學生應助盡助,累計資助21820人、2738.0375萬元。
擴大就業:
“三個四”穩崗促發展
完善用工需求、就業需求、就業人員、任務責任 “四個清單”。摸排50余家企業、2400余個工作崗位,摸排就業意向人員2000余人,簽訂就業合作協議2000余人;搭建線上、線下招聘、“三公里”就業圈服務、招商帶工對接“四個平臺”。
開展“2+N”等招聘活動130余場次,線上招聘活動6場次,幫助居民實現充分就業、“家門口”就業;開展送崗到人、送人到崗、送策入企、接您回家送您到崗“四送活動”,開通“就業直通車”,落實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500人。
社會保障:
困難群體養有所依
發放高齡補貼和居家養老服務補貼1364.737萬元,惠及21369名高齡老人和5224名低收入老人。高質量完成321戶民生工程適老化改造,有效解決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持續推進“專業社工+互助養老+智慧終端+積分激勵”互助積分式養老運行模式,187名志愿者為503位老人提供互助服務,累計志愿服務5997人次,產生7萬多積分。
農村低保標準從8664元/年提高到9060元/年,城市低保標準從739元/月提高到791元/月,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11754.7377 萬元。建立“意外死亡救助”+“村級救急難基金”+“常規臨時救助”臨時救助體系,共計救助3768人次。保障特困供養對象3453 人,累計發放資金3194.43400萬元。
深化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錄入5643名農村留守兒童基本信息。蚌埠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五河分中心建設完工,建立14個鄉鎮未成年人保護站,加強336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精準化保障,累計發放基本生活費460.64萬元。
醫療惠民:
貼心服務守護健康
持續提升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能力。成立名醫工作室,南京鼓樓醫院專家每周定期到縣人民醫院坐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內高水平的診療服務;推行手機、網站、自助機等多形式掛號,實行“一站式”門診服務,為患者提供導診、醫保咨詢、會診轉診等服務。
全員參保、資助參保,全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95.9%。2023年度,通過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給予困難人員參保資助,共資助27285人,資助金額817.2萬元。
推進“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暖心醫保行動,落實安徽省三批21項“便民惠民”新舉措,實現異地就醫自助備案,跨省直接結算比例大幅提升20個百分點;開展慢性病鑒定線上辦理,取消門診慢特病待遇定點限制和用藥小目錄,醫療待遇逐步提升,醫保服務便捷貼心。
人居環境:
煥發新顏生態宜居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持續推進。新建“口袋公園”3處,新增便民停車位3835個、新能源充電樁156個,新建綠道6.5km,增改綠地33萬㎡;全年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個,實施商品房開發項目9個,安置房項目開工建設3180套,竣工2328套,回遷1320套;龍河智慧體育公園建成開放,中興農貿市場即將完工。
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66351戶,新建省級美鄉村中心村14個,12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114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創建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戶290戶、縣級“美麗庭院”示范戶879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諝釶M2.5、PM10平均濃度穩步降低,穩居全市三縣第一,皖北前列。全力推進沱湖、懷洪新河流域水質改善和生態修復工作,沱湖周邊14個污水處理站及141公里配套管網建設投用,2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城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完工,日處理污水2萬噸。
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五河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風險管控項目正穩步實施中,完成14塊“一住兩公”污染地塊調查工作;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74.3%,秸稈綜合利用率97.03%,新增人工造林2741畝。
社會治安:
持續穩定幸福加碼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打早除小”專項行動,移訴惡勢力組織成員9人。圍繞夏季整治行動,通過加強巡邏防控、開展反詐宣傳、打擊整治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截至目前,今年共破傳統盜搶騙案件143起,抓獲作案嫌疑人160人,追回并向群眾返還涉案財物價值約57萬元;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3起,抓獲作案嫌疑人254人,追回并向群眾返還涉案資金267萬元;破獲各類刑事案件663起。刑事、電信詐騙、盜竊發案數分別同比下降28.7%、20.1%、42.8%。
食品安全:
強化監管守牢底線
穩步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實行“農村大廚、鄉鎮四員”清單化管理,全年檢查餐飲單位、食品超市超2000家次,查處食品類違法行為50余起,取締抽檢不合格小作坊2家,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民生工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超20000批次,合格率超98%。成功創建“五河印象”省級餐飲示范商業街區,申報“食安安徽”品牌認證2家。
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62家食品生產企業、300余家餐飲單位、400余家食品流通單位簽訂了食品安全責任書;穩步推進食品經營單位分類分級動態化管理,加強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全縣90%以上中型餐飲、88家學校食堂、3家學生餐飲集中配餐單位建成“明廚亮灶”廚房,并接入省市場監管局可視化系統,讓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