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楊露露
什么是幸福?對于家住和煦幸福城的老人李月華來說,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營養豐盛的午餐就是幸福。老人說:“自從有了社區大食堂,再也不用為吃飯發愁了?!?/p>
民以食為天,在家門口吃上一頓熱乎飯,已經成為不少蚌埠老人的“幸福標配”,也傳遞著民政為民的民生溫度。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圍繞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統籌布局、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完成蚌埠民政領域第一部地方立法,《蚌埠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于10月1日正式施行。建成老年食堂(助餐點)582個,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3773戶。創新農村互助式積分養老模式,招募187名志愿者就近結對幫扶503名老人,開展上門探視等服務5997次。五河縣、蚌山區入選全省農村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縣(區)。
民政工作直接服務群眾、直接聯系基層一線、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今年以來,全市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工作職責,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市民政局副局長陳雷表示,幸福指數提升、民心民力凝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通過完善民生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分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孤兒基本生活標準及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修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評估指標認定辦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實現11個部門21類信息共享,確保困難群體“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民生保障實現了提標擴圍。截至目前,全市設立村級“救急難”基金1135個,籌集資金1533萬元,救助幫扶困難群眾3565人次。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開展走訪探視、就醫陪護等服務項目20項,服務困難群眾3689人次。
在社區,居民可享受就業促進、“新徽菜·名徽廚”、老年助餐服務、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樂健身、便民停車、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學等便捷服務,這是年初市民政局創新開展的“十全服務社區”創建活動。陳雷介紹,一年來,全市累計有39個社區申報“十全服務社區”創建,試點任務完成率177%。
設立78個基層減負監測點、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指導17家行業協會商會為707家企業減免會費323萬元……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續開展基層一線減負行動,深度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各行業協會商會推薦招商引資項目43個,已簽約落地26個,總投資108.79億元。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鄉村振興項目73個,消費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價值77.9萬元,發布招聘、就業見習崗位1116個,招收高校畢業生7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