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晴,農村廣袤的土地上,隨處可見星星點點的白。
寒冬時節,鄉村本應進入農閑時間,可走進懷遠縣榴城鎮三巷村,這里的村民們卻依然很忙碌。
從脫貧村躍升至全鎮經濟強村,鄉村振興有何密碼,記者一探究竟。
蚌報融媒體記者 趙麗娜/文 劉晨 通訊員 朱悅穎/圖
正是草莓上市的季節,沈潤新帶領全家老小整日穿梭在成排的大棚間?!肮土?個人常年在地里勞作,最忙的時候要20多個人”。從事草莓種植五年多,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好,“不愁銷路,種多少賣多少。”17個大棚,每個棚僅草莓每年可盈利兩三萬元。草莓下市后,大棚用于甜瓜種植,每個棚又有1萬多元的利潤。土地生金,全年無休。沈潤新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大戶,草莓也成了三巷村的特色種植業。
三巷村定期召開紅白理事會
當然,三巷村的特色農業還有上百畝的艾草產業、二三十畝的蔬菜大棚、秸稈收儲大棚等等。通過培育和招引,近些年新增了許多有經驗有技術的種養殖大戶,帶動了更多的村民就業致富。據了解,每年村里都會召開一次優秀人才座談會,就是為了宣傳好家鄉創業政策,吸引更多的能人回鄉創業。
“窮則思變,近幾年,三巷村最大的變化可以說就是思想?!卑霾喝請笊邕x派三巷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劉志清感受頗深,他說,從原來的貧困村到現在的經濟強村,從村兩委班子到村民,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領導班子帶領大家爭上游爭榮譽,村民更愿意用雙手改變生活。
三巷村村民在農家書屋內閱讀書籍雜志等
冬日暖陽,金明祥在牛棚里忙活完然后坐在自家的兩層小樓前曬著太陽。因為和兒子都有眼部殘疾,成為村里一戶多殘重點幫扶對象。村兩委充分利用各種幫扶政策,特色養殖獎補從一兩頭牛起步,如今他的牛棚里已經擁有了12頭牛。隨之改變的還有原來的三間瓦房也變為如今的兩層小洋樓,日子越過越滋潤。
經過脫貧攻堅期的不斷幫扶,三巷村不僅實現了貧困村出列,更是形成了以糯稻種植、村級光伏電站、設施農業蔬菜大棚、產業車間為主的村級特色產業。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沈義雷把家里裝飾一新。
寧洛高速穿村而過,四方湖服務區也在轄區之內,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三巷村兩委班子提出發展總目標:把三巷村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寧洛高速公路旁的明珠村。
示范村就要有個示范的樣子。利用鞏固脫貧成果銜接資金,三巷村主干道硬化完成。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沈信東告訴記者,2023年度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已經爭取到,下一步戶戶通硬化、生活環境美化,公廁建設、黑臭水體整治等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全村宜居環境水平。
蚌埠日報社選派三巷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劉志清詢問村民金明祥養牛情況。
三巷村“村晚”在十里八鄉頗有名氣,已經成為當地的文化品牌。以本村自建的花鼓燈隊為依托,逐漸培育壯大村級文藝隊伍。百姓大舞臺、文化長廊、農家書屋……越來越豐富的文化平臺更好地服務群眾。
“脫貧攻堅經費保障固然重要,更為關鍵的是自身要有造血功能。”劉志清說,想方設法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找出路,成為躍升全鎮經濟強村的關鍵所在。
養殖戶萬長恕查看肉鴨生長情況
光伏電站、產業車間、利用村集體土地租賃大棚、選派干部通過各種社會資源幫助銷售特色農產品……在三巷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