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警抓營商”的工作理念,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質量、優化審批流程、強化護企力度,有力促進公安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助力了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惠民惠企” 精準發力
政務服務“更加高效”。市公安局將相關審批備案事項下放分縣局,梳理、取消申請材料457項;首批對19個審批服務事項實行“容缺辦”,壓縮次要材料31項;實現車輛購置稅等車駕管業務材料網上核查、紙質材料“免提交”;申辦出入境證件簽發從7個工作日壓縮至3日,申辦保安服務許可證由9個工作日壓縮至3日,省以下涉企易制毒化學品服務事項全程網辦1個工作日辦結,交管類證照辦理“立等可取”。
公共服務“更加貼心”。市區6個分局在同級區政府政務服務中心開設“公安窗口”,44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窗口辦理;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派出所公布辦理事項、辦理流程及收費標準;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和市區6個派出所推出“周末輪崗制”解決了企業和群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沒處辦”的難題;在公安e站、交警六大隊服務站為新能源汽車銷售企業提供就近制作臨牌業務。
自助服務“更加便捷”。在“皖事通”上增設公安服務事項,實現居住證辦理、戶口遷移審批和車駕管等126個公安服務事項“全程網辦”;開發了全省第一臺公安自助服務一體機,已在市政務服務中心、龍子湖區曹山街道龍河社區、蚌山區黃莊街道朝陽社區布點,58項涉企綜合類服務事項可以在公安自助服務一體機上辦理,并且做到24小時不打烊;在全市人口聚集的公安窗口投放了10臺車駕管自助服務一體機,隨時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的貼心服務。
“護民護企” 有效作為
安全防范“源頭治理”。對新增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量身定制防范套餐,累計開展安防業務指導1840次;與2個海外項目建立常態化聯絡渠道,推送各類風險預警信息16條;在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期間,集中出動警力1.9萬余人次,抓獲現行違法犯罪嫌疑人501人、在逃人員192人,組織開展對治安類警情高發區域場所集中清查行動,治安復雜場所打架斗毆類治安警情環比下降71.43%。
知識產權“跟進一步”。主動對接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深入企業提供法律知識培訓。聚焦食品、藥品、農資、制售偽劣商品等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共立侵犯知識產權案件57起,采取強制措施222人,移送審查起訴221人,為企業挽回損失600余萬元。其中,“1.14”侵犯視聽作品著作權案被中宣部版權局等六部門聯合掛牌督辦,“2.21”制售假冒品牌飼料案,被公安部掛牌督辦并獲得公安部賀電表彰。
打擊犯罪“持續高壓”。堅持“快偵快辦快結”涉企違法犯罪,嚴厲打擊涉企黑惡犯罪,立涉企黑惡案件15起,破案1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2名,其中移送審查起訴50人,查扣凍涉案資產2000余萬元;嚴厲打擊侵害群眾財產安全案件,共計立案1027起,同比下降53.45%,破獲傳統侵財類案件672起,破案率同比上升61.05%,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13.7萬余元;不定期向企業財務人員開展反詐宣傳,實現了企業被電信詐騙案件“零發生”。
“聯民聯企” 高頻互動
網上溝通“更加頻繁”。在市公安門戶網站搭建皖警為企服務“一點通”,企業可“點餐式”提出服務需求;建立“網上警企議事群”工作機制,已建立15個“網上警企議事群”,覆蓋1325家企業,發送宣傳涉企反詐、安保等信息3000余條;建立424個“警民議事廳”,覆蓋453個社區(村),已有17.5萬名群眾進入警民微信工作群,開展法制宣傳111409次,提醒告知63209次,化解矛盾5782次,便民服務34900次,安全防范9647次。
線下聯動“更加緊密”。設立11個“為企服務警務室”,累計化解涉企矛盾糾紛300余起;健全市、縣兩級公安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和民警聯系包保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制度,包保1086家企業;召開“警企懇談會”57場,共收集意見建議129條,已辦結128條,1條意見正在推動落實。
專項互動“更加親民”。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增設了“護企110”專席,負責涉企報警電話接聽、處置、跟盯和反饋,做到閉環運行,共接涉眾涉企警情335起,向其他政府職能部門推送警情、聯動處置62起。建立了蚌埠市公安局民意中心,實行短信評警、3010110民意熱線、民意調查和網上舉報投訴等業務“一體化”運行機制,自6月19日運行以來,全量發送評警短信251981條,收到回復44678條,110接處警滿意率為91.2%,窗口服務滿意率99.41%。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下一步,市公安局將嚴格落實公安部、省公安廳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為民為企服務的各項舉措,不斷提升公安服務質效,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