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蚌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掛牌成立,迄今已有五年。五年砥礪奮進,五年春華秋實。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務的方針,堅持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這一導向,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各項部署,扎實為退役軍人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集中力量疏導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中的“堵點”,化解“三后”問題中的“難點”,著力打造優質服務的“亮點”,在服務全市廣大退役軍人中邁出鏗鏘步伐,展現精彩作為,珠城大地尊崇尊重氛圍日益濃厚,退役軍人幸福感獲得感更可持續。
舉辦“三個最美”發布儀式,提升尊崇感
上下同欲夯基固本,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強化
一是彰顯政治機關屬性。持續加強黨的領導,市、縣兩級均成立黨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科,領導小組及其成員作用充分發揮。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二是健全基層服務體系。全市共建成四級服務中心(站)1220個,落實事業編制166個,配備工作人員1774名,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服務保障體系實體化運轉良好。開創“八個一”工作法,推行“尊崇一本通”,掛牌成立2家企業退役軍人服務站、1家高校退役軍人服務站,推進服務保障體系“五有”向“五優”轉變。成功創建全國示范型服務中心(站)250個,打造安徽省百家紅色服務站7個、全省百家優秀服務站6個。8名服務中心(站)主任(站長)獲評全省優秀,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李楠被評為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先進個人及安徽省“一改兩為”先進個人。
安徽省“紅耀江淮”紅色(老兵)宣講團精品黨課宣講觀摩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
三是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實現軍人退役“一件事”線上線下聯辦,大力推廣使用“安徽老兵”APP,注冊人員達31913人。加強區域合作,與寧波、宜興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雙擁共建、軍休服務等方面建立協作共建機制。強化干部隊伍建設,連續4年開展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累計3500人次參加。開設“為軍文化大講堂”12期,編發《他山之石》60期,常態化組織青年干部座談會,努力培養政治堅定、忠于職守、積極進取、甘于奉獻、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干部隊伍。
突出重點凝心鑄魂,思想政治引領逐步深化
一是突出思想教育。加強退役軍人黨員教育管理,深入開展“老兵永遠跟黨走”“學習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系列活動。組建老兵宣講團開展宣講200余場,組織優秀退役軍人深入學校開展思政教育,舉辦皖北五市“紅耀江淮”紅色(老兵)宣講團精品課程宣講觀摩。在全省率先組織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理論學習培訓班。
舉辦軍休干部國畫作品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是注重典型激勵。連續五年舉辦“最美系列”學習宣傳活動,遴選市級“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71人,其中2人獲評全省“最美退役軍人”,1人獲評全省“最美擁軍人物”。建立優秀退役軍人典型資源庫,選樹宣傳退役軍人先進典型300余個。1名退役軍人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2名退役軍人入選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光榮榜,3名退役軍人獲“全省模范退役軍人”。
三是鼓勵作用發揮。實現“紅耀江淮”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一村一隊”全覆蓋,建成服務隊1220支,注冊志愿者8000余人,常態化開展關愛服務、健康救助、應急救援、宣傳教育等各類志愿活動。建立兵支書選拔培養和使用長效機制,全市1165名退役軍人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其中222名退役軍人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兵支書”比例達21.6%。連續兩年舉辦全市“兵支書”專題培訓班,助力優秀“兵支書”在基層社會治理和推進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舉辦“政銀企”金融服務對接會,為軍創企業助力蓄能
四是加強權益維護。深入學習貫徹《退役軍人保障法》,落實蚌埠市“十四五”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規劃,扎實開展“矛盾問題攻堅化解年”“思想政治工作年”“基層基礎基本建設年”“法律政策落實年”等活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1000余件,化解退役軍人訴求2000余件。提供專項崗位1500余個,設立困難幫扶資金114萬元。深入開展愛心送進光榮門活動,惠及3000余戶退役軍人家庭。落實常態化聯系退役軍人,與市中院聯合建立涉退役軍人矛盾糾紛調處和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切實維護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機關+窗口+法律顧問”聯動服務機制,為2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詢,幫助退役軍人解決問題500余件。
多向發力搭臺架梯,退役軍人后路持續拓寬
一是退役安置規范有序。嚴格落實安置政策,嚴肅安置紀律、規范選崗程序,圓滿完成安置任務。五年來,共接收安置轉業軍官159人、安排工作退役士兵556人、自主擇業軍轉干部69人、逐月領取退役金退役人員6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4923人。轉業軍官安置到公務員崗位比例一直保持100%,退役士兵安置到事業單位比例大幅躍升至85.6%,安置滿意率逐年提升。
退役軍人走進軍營,傳承紅色基因
二是就業服務取得實效。深入實施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累計對2432名退役士兵進行技能培訓,對3481名退役軍人進行適應性培訓。率先在省內開展退役軍人異地定向技能培訓,在南京舉辦全國暨長三角地區首個跨省退役軍人異地定向無人機培訓專班。統籌推進學歷教育,1395名退役士兵復學,1698名大學生退役士兵進行學歷深造。促進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累計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活動212場、退役軍人政策對話會27場、“送政策進軍營”活動18場,發放就業宣傳資料7.5萬余份,幫助3500余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
三是創業扶持力度加大。建立市(縣)兩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18個,組建16人的市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導師團隊,開設創業特訓營4期,為250余名退役軍人開展創業培訓。在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中攬獲7個獎項,2次榮獲國賽三等獎。深入推進“軍創企業百家行”和“軍創企業金融服務季”等系列活動,提供“送政策、問需求、解難題”專項服務30余次,累計發放擁軍貸2000余萬元。目前我市共有退役軍人企業3607家,個體工商戶379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26家。
借力借勢崇軍擁軍,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
一是雙擁機制更加健全。將雙擁工作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建立4項雙擁工作制度和雙擁考評機制。深入開展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活動,實現全省雙擁模范城“九連冠”和三縣全覆蓋,正在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軍政軍民團結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完善擁軍實事交辦、推進、反饋機制,累計為部隊辦實事221件,65名隨軍家屬安置到機關事業單位,未就業隨軍家屬生活補助標準逐年遞增,749名軍人子女實現教育優待。
我市施行對全國持有退役軍人優待證的,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等多項舉措,優待證持續賦能。
二是雙擁氛圍更加濃厚。建立400余個軍民共建對子,積極開展“雙擁在基層”活動,為部隊官兵和優撫對象辦好事、解難題2800余件。命名44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累計開展國防教育和紅色教育實踐營活動300余場,組織70余萬人次參加國防和雙擁教育系列活動。探索社會化擁軍新路徑,簽約35家軍人驛站、33家餐飲擁軍門店、46家“醫保雙擁藥房”,增設一條雙擁公交專線,為128家社會化擁軍企業授牌。
三是擁軍支前基礎更加牢固。建立健全擁軍支前工作機制,制定《貫徹落實安徽省<關于加強新時代擁軍支前工作的意見>若干舉措任務清單》,全力支持部隊演訓,協調解決東部戰區部隊作戰支前保障需求和部隊官兵家庭實際困難需求8條。深化落實“情系邊海防官兵”擁軍優屬工作舉措。不斷提高軍供保障能力,蚌埠軍供站被列入全國重點軍供站名錄,在東部戰區軍供業務技能比武中獲一等獎,圓滿完成908批次、93374人次軍供保障任務。
以人為本抓長抓常,尊崇關愛氛圍日益濃厚
一是政策落實到位。落實各項優撫政策,累計發放各類補助經費7.2億元,核查認定2.2萬余名重點優撫對象身份。優撫對象撫恤補助平均標準逐年增長。義務兵家庭優待金足額發放,蚌埠籍現役軍人立功受獎優待金標準大幅提高。五年來,共開展送立功喜報活動364次,為3019名立功受獎退役士兵發放優待獎勵金共計890余萬元。實現優撫醫療結算平臺與醫保信息平臺無縫對接,發放醫療補助867萬元,2.2萬余名優撫對象享受一站式服務。
“非遺文化進軍營”,豐富軍營文化生活。
二是優先優待到位。全力開展優待證申領制發工作,累計發放優待證9萬余張,推廣“皖美”擁軍碼等線上服務平臺。大力拓展優待證使用場景,已落實交通、醫療、餐飲、文旅、金融等優待項目200余項,實現全國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三屬”市內免費乘坐公交車,省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向市委市政府發來感謝信。加強光榮院標準化建設,光榮院新建樓群項目被納入“十四五”民生兜底線工程,爭取中央、省預算資金1910萬元,累計舉辦短期療養活動42期。
三是褒揚紀念到位。開展烈士紀念設施專項保護行動,248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得到修繕維護,其中76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遷葬至烈士陵園或集中安葬點,172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完成就地修繕保護。市烈士陵園完成更名,新建烈士英名墻。五河烈士陵園、固鎮烈士陵園按照“六有”標準完成升級改擴建,4家烈士陵園申報為市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在清明節、抗戰勝利日、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點開展紀念活動,五年間共計100萬余人次參與。
融合優化創新服務,軍休品牌特色愈加鮮亮
一是攻堅三年集中移交。落實“隨退隨審、即交即接”工作機制,創新上門服務法、“云見面”接收法,五年來,全市共接收軍隊離退休干部(含退休士官)164人,其中三年集中移交任務44人,超額完成任務。落實軍休干部兩個待遇,豐富軍休人員文體生活,舉辦軍休干部“八一”文藝匯演等文體活動300余場,開展軍事國防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200余場,舉辦皖北片區7市軍休系統門球賽,促進跨地區軍休干部文體交流。
二是探索開展開門辦所。與禹會區頤康園養老服務中心合作,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在海軍士官學校、裝甲兵學院開辦軍休干部助餐點,引進社會餐飲服務機構滿足軍休人員就近用餐需求。與市城投忠孝康養有限公司簽訂軍休干部康養優待合作協議,打造長期住養和短期療養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與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簽訂軍休干部醫療服務保障合作協議,為軍休干部提供就醫和健康體檢“綠色通道”。
三是建強軍休服務品牌。軍休一所“白發志愿者”服務隊現有97人,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活動,被評為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退役軍人”。軍休二所建立“紅色宣講團”,深入社區、學校、軍營和機關事業單位開展紅色宣講。軍休三所在全省首創“軍休智庫”,36名智庫成員累計參與志愿服務100余場,完成調研報告10余篇,創作軍休文藝作品30余個。軍休三所揭牌成立全省首批“軍休老年大學”,開設教學課程5門,與市老年大學實現資源共享。
回望來時路,我們知難不畏難,負重前行,腳步鏗鏘;踏上新征程,我們自信而堅定,牢記使命,豪情滿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闭驹谛碌臍v史起點上,全市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將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加昂揚的奮斗姿態,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全心全意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讓廣大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