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近4億,未成年人傷害事件總發生率為16.5%,且以每年7%到10%的速度遞增。為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全面做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2018年初,安徽財經大學依托“安財助苗人”志愿服務服務,打造預防侵害未成年人“雛菊守護”項目。項目以教育、幫扶涉罪未成年人,協助打擊侵“未”犯罪,守護未成年人受傷的心靈為出發點,以服務基層法治文化宣傳為著力點,通過“宣講+守護”推進志愿服務“法治文化基層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點亮法治之光。
“雛菊守護”項目在冊核心成員21人,根據項目進展持續招募動態志愿者2000余人,還擁有200余名專家學者、律師、法官、檢察官等組成的志愿者專家庫,項目累計服務時長近20000小時。近年來,項目團隊先后入選團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務示范團隊、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以及全國大學生井岡山精神志愿宣講團,項目先后獲得第四屆“中國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戰賽“社會公益創意獎”、第九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一等獎等榮譽,并獲人民網、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蚌埠日報、安徽教育網等30余家媒體宣傳報道。
“真情+專業”,“小角度”詮釋“大關懷”。受性侵兒童一直是“雛菊守護”項目的重點關注對象,“雛菊守護”與蚌埠市求是心理咨詢中心合作,圍繞知識科普、法律援助、心理醫療三方個面,開展預防性知識科普,讓未成年人做好自我保護的第一步,做到“三知兩會”。
“安財助苗人”曾成功援救一名長期遭受繼父性侵的11歲女孩小涵(化名),因為一直處在繼父的恐嚇和控制下,她不敢向任何人尋求幫助。志愿者在小涵學校開展性教育活動時偶然得知了她的遭遇,快速整合了一支由法律、心理、教育等專業的志愿者團隊,為她提供安全庇護、證據收集等方面的援助和支持。在志愿者們的齊心協力下,其繼父被公安機關抓獲,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在“雛菊”志愿者陪伴和安慰中,孩子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逐漸忘卻過去的陰霾,開始了新的生活,整個過程中,志愿者們面對諸多曲折和挑戰,始終堅守初衷,以專業的態度和支持為小涵提供全方位的幫助。
“雛菊+守護”,“小切口”融入“大主題”。安財助苗人以“雛菊守護”項目為載體,提供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醫療等3項特色服務,打造高校、法院、檢察院、中小學等互聯共享N方支持的發展共同體:在法治教育方面,與蚌埠市鐵三小等76所中小學達成合作,以常態化、個性化、多元化的“三化”工作模式,推進法治教育進校園,深入開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3萬余次,用法律教育在校人;在法律援助方面,以“法援惠民生,關愛青少年”活動為載體,組織400余名專家學者、律師、法官、檢察官等組成的專家,面向不同群體未成年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需求,扎實開展青少年維權法律服務,用真情實干為弱勢人群提供援助超1萬人次;在心理醫療方面,與蚌埠市婦聯、市醫院、相關心理咨詢機構等合作,聯合開展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指導、溫馨幫扶等活動,用理性引領迷路人,用信任挽救失足人。3項未成年人特色服務碩果累累,澤潤8000余名未成年人及家長受益。
“兩法+宣講”,“小杠桿”撬動“大發展”。依托“送法下鄉”活動,以堅持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依托,聯合蚌埠市司法局、蚌埠市婦聯等部門,利用“三八”婦女維權周、“12.4”國家憲法日等節點開展普法宣傳8000余場;依托法治文化陣地,在現場宣講、云支教中融入法治情景劇、快板等法治文藝節目。送法進校園,開設“紅色黨課”“關愛春蕾”法律知識講座近5000場次,發放校園聯系卡片1.8萬余張,對學生進行面對面法律知識宣傳,開展暑期防溺水安全專項檢查活動,針對校園周邊文化市場開展專項義務巡查700余次,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綠色的成長環境,組織邀請未成年人參觀烈士陵園等革命教育基地開展學習活動160余次。截至目前,參與項目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長超50000小時,發放學法資料3萬余份,接待法律咨詢者約13000人次,受影響人數超10萬人次。
下一步,“雛菊守護”項目將繼續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進一步優化創新志愿服務模式,用法律教育在校人,用真情感化邊緣人,用理性引領迷路人,用信任挽救失足人,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點亮法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