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8時23分,安徽省立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經過血液細胞分離機長達5個小時的采集,孫夢晗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蚌埠市第19例、安徽省第54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她以六年之約,傳遞愛的溫度,為一名血液病患者重新點燃生命的火種。
“經中華骨髓庫配型確認,您的HLA分型與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分型相合……”
今年7月,正在工作中的孫夢晗突然接到安徽省紅十字會的電話,獲悉自己與一名等待救助的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當被問及“是否有意向捐獻造血干細胞”時,她堅定地回答:“我愿意!”
今年27歲的孫夢晗是一位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女士。2014年9月,她考入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在校期間,她是學校的“運動明星”。
2014年10月,孫夢晗報名參加學校的無償獻血活動,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獻血,從此之后,她每年堅持無償獻血1~2次,每次獻血400ml。目前已累計獻血3600ml。
在2017年的一次無償獻血中,紅十字工作人員向孫夢晗宣傳捐獻造血干細胞相關知識,并動員她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孫夢晗爽快地答應了,自愿成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
等待配型是個漫長的過程,采集入庫血樣時,孫夢晗不僅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還特意留了朋友的聯系方式。“我這么做,就是怕有人需要我捐獻時,找不到我?!?/span>
時光匆匆,一晃六年。在今年一個普通的夏日,孫夢晗等來了回音。從醫學角度來說,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幾萬分之一甚至幾十萬分之一,這讓孫夢晗感到既意外又興奮。
得知自己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后,孫夢晗便開始為正式捐獻積極做著各種準備。六年來,孫夢晗一直堅守初心,雖然已在蕪湖工作,但在得知可以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時,她克服各種困難,義無反顧多次往返蕪湖與蚌埠之間,全力配合蚌埠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完成篩查、體檢等各項流程。
“的確有一點辛苦,但想著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到別人,讓另一個生命得到延續,我就特別開心。”在歡送會上,面對采訪,孫夢晗輕描淡寫地答道。
9月18日12時43分,隨著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采集機器停止運轉,孫夢晗順利完成捐獻。時隔六年,當初埋下的種子,終得花開。這袋飽含希望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也由蚌埠市第1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任啟陽火速送至患者所在醫院,為患者點燃生命之光。
在整個采集捐獻過程中,孫夢晗始終保持微笑,“希望患者能夠順利完成移植,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行列中來,壯大這支愛心隊伍,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救助,讓這個世界更有溫度?!睂O夢晗說。(陳瑤 董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