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周芳林 文/圖)9月,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形容教育里的愛,就像池塘里的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正是這種愛,散發出溫暖和光彩。
新學期,我市不少學校用“愛”敲門,讓學校和家庭“雙向奔赴”, 尋找孩子成長“最優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教育者、家長、學生們怎么說。
“園丁”陪伴“小樹”共成長
我們常說“教育”,教育包含著“教”和“育”。
想把孩子教育好,只靠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長認真配合好老師的工作,彼此各司其職,形成合力,這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們開學啦
“信賴往往會創造一種美好的境界?!卑霾菏旋堊雍^未來實驗小學校長尤靜說,家長要相信學校為孩子的發展所做的努力,要相信老師作為專業的教育人士,具備先進的理念和扎實的技能。在這種信任的環境中,大家方向一致,勁往一處使,教育沒有障礙,孩子不會無所適從,他們就能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成長,一些問題能夠及時被發現,及時得到解決,孩子能夠健康向上成長,這是家校共同發力的最好的結果。新的學期,愿每一位老師與孩子們共同成長,不負時光,不負自己。
“家校共育是一種跨界合作的表現,家長與學校的配合越好,越是默契,那么教育便會越成功。”蚌埠市藍天路小學副校長韓煒說,家校共育是一種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創新。孩子如同一棵樹,家長則是養分,給樹提供養分,讓他們向上生長。而老師就像是園丁,幫助小樹修剪枝丫,讓他們成長得更好。學校與家長攜手合作,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常紅是一名小學教師,她說,新學期伊始,她在班級群里,把學校推薦的閱讀書目轉給了家長,說明這些書非常適合孩子們。這次談話后,班上幾位學生家長相約每個周末去圖書館閱讀,并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看著孩子們課間開心地交流讀書心得,我覺得這一切得益于有效的家校溝通?!?/span>
做“以身作則、永不缺位”的家長
聞艷芹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級。她說:“說起‘學習型組織’這個名詞,我自從有了“媽媽”這個身份后,對它感觸良多?!?/span>
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學習不光是在學校里要做的事情,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閑暇時,聞艷芹和孩子經常一人捧一本書坐在陽臺上,沐浴著陽光,像海綿一樣吸收著書本里的知識。她常和孩子說,雖然我不能經常帶你出去看外面的大山大河,但是我可以和你一起在書本的海洋里盡情遨游,與你共同進步。
“對于學生們來說,老師是他們生命中十足珍貴的人。對于老師的善意指引,家長和孩子都要心存感恩。”孫璐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她說,老師雖然重要,但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即使學校再好,老師再優秀,環境再優越,都不如自己對孩子的影響來的大。在她看來,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正是用言傳身教來為他們塑造正確的三觀。
愛,請不要缺席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無疑是擁有以身作則,永不缺位的父母,以及盡責有愛、心中有光的老師。
倪浚宸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爸爸是一名消防工程師,媽媽是全職媽媽。倪浚宸說:“父母雖然普通,但從不缺席對我的陪伴?!?/span>
倪浚宸說,每當閱讀的時候,身旁經常有媽媽、爸爸拿著書本的身影。“媽媽在我眼中更是一個溫柔而偉大的母親,她閱讀和家庭教育相關的書籍,陪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生活中他們也很尊重我的意愿,生活在這樣一個溫馨而和諧的家庭,我非常幸福?!?/span>
邵書恒今年上二年級,他說:“爸爸工作很忙,陪我的時間很少。但爸爸說的話,我一直記在心里,只有不怕苦、努力向上,才能長成一棵大樹?!?/span>
采訪中,也有不少學生表示,父母忙于生計,陪伴他們的時間很少,鮮少輔導學習,平時接送多靠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二年級的瑤瑤說,父母在外地工作,她很羨慕父母接送上學的同學。
我想,家長以身作則,信任老師;老師盡心盡責、心中有愛;孩子健康努力、感恩向上,才是該有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