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跬步,可以至千里;積小流,可以成江海。蚌埠市淮上區桃花園社區2015年成立了一支助老愛幼、關愛殘困家庭的“桃小愛”愛心志愿服務隊。隊伍自成立以來登記志愿者207名,始終如一地秉持“積小愛,聚大愛”的創隊理念,發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隊伍精神,隊伍已開展“小橘燈”少年班、“青春暖夕陽”老人照料、“小天使計劃”就醫志愿陪護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2000余次,累計服務時長超2小時,受眾12000余人次,相關活動事跡多次受到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蚌埠文明網、蚌埠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
蘊育成長,照亮未來——陪伴少年成長路
“桃小愛”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主線,以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為目標,結合未成年人個性特點、發展方向,近年來開展科學普及、文化文藝、歡度“六一”等豐富多彩的系列志愿服務活動100余場,受益未成年人8000余人次。
今年5月,“桃小愛”組織“小橘燈”少年班開展“小小巧匠‘藝’起動手”捏彩泥等趣味活動,小朋友們積極交流、分工配合,制作的手工作品天馬行空,活動既豐富了青少年群體的課余生活,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6月,“桃小愛”組織小區青少年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志愿者們通過生動的模型演示以及圖片視頻資料,向他們介紹地震的起因、過程、特點以及如何應急避險與自救,并開展了一次小型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7月正值暑期,“桃小愛”組織開展“巧手畫扇‘繪’享夏日清涼”暑期青少年文化活動,志愿者向孩子們介紹中國團扇的文化史,演示上色技巧并提醒注意事項,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協助下盡情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大膽配色,一幅幅扇面,一雙雙小手,一張張稚嫩而認真的小臉,讓一把把普通的扇子變得生動活潑,孩子們也加深了對團扇等傳統文化的興趣。
尊老敬老,溫暖晚年——助力長者幸福路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桃小愛”的心愿。近年來“桃小愛”累計開展“青春暖夕陽”助老愛老服務1000余次,定期為轄區內15位獨居老人志愿維修水、電、煤氣等,為老人解決實際困難58件;組織老人參與文化文藝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次。每月組織志愿者看望社區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失獨老人,上門談心聊家常,為他們提供打掃衛生、代辦、維修家電等暖心關愛服務。
每月月初,“桃小愛”志愿者們都會如期來到郭大爺家,郭大爺是社區登記的第一位孤寡老人。平常冷清的一室一廳因為志愿者的到來頓時熱鬧起來,志愿者們分工有序、干事麻利,雖是打掃衛生、嘮家常等小事,也令郭大爺喜笑顏開。常年獨自生活的陳奶奶偶爾會給社區打電話反映燈不亮、水不熱等小問題,志愿者上門后懷疑是家中強電布線老化或其他原因,又找師傅兩三次上門排查終于發現并解決了問題,因為這事陳奶奶也常對街坊鄰里夸社區“桃小愛”的認真負責。家住西區步梯房3樓的高奶奶家老兩口今年已80歲高齡,兩口子腿腳不好、上下樓梯困難,為此“桃小愛”志愿者組織排班,每隔三天為高奶奶家代購肉菜,偶爾還代購生活用品、藥品等,每月醫療志愿者上門做血壓血糖監測。此外,根據今年最新的服務項目,社區老年食堂每周五免費為他們提供一餐,也可由志愿者代取代送。
情系殘困,關愛相伴——呵護殘困陽光路
以談心代替微信,以陪伴代替通話。“桃小愛”志愿服務隊長期為殘困家庭探索實踐更真誠、更切實、更細致、更安全的志愿服務形式,近年來為殘疾人家庭開展“小陽光”心理咨詢、“小天使計劃”就醫志愿陪護等服務活動達150余次,受益殘困家庭1000余人次。
社區一小朋友楊某在出生5個月時因車禍致顱內出血,天不遂人愿,在南京兒童醫院ICU搶救治療3個月后顱內仍有少量淤血,醫生判斷最糟糕的情況會導致大腦發育遲滯。由于家境困難,楊某父親想盡各種辦法,包括找社區尋求幫助。“桃小愛”知道后幾次上門溝通和了解情況,代向區殘聯報申請救助后,小朋友很快被送到蚌山區殘疾人康復中心治療,并且可以定期免費參與康復項目。目前楊小朋友康復項目已過7年,雖智力發育略受限,但身體狀態總體恢復較好。如今“桃小愛”志愿者每逢節假日都會上門送去米面糧油、書包、文具等慰問品,寒暑期接楊小朋友到社區兒童之家,陪伴其做功課、做手工、看電影,以真心真情的關愛保障他快樂成長。
心中有情,予人甘甜,心中有愛,行動常暖?!疤倚邸敝驹阜贞爮男圩銎鹋惆槲闯赡耆顺砷L,照料困難老人家庭,幫助殘疾人生活,自愿自發、真心真情地關注并堅持服務“三助家庭”8年時間。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青年也受到感召加入“桃小愛”隊伍,共同參與這場與小愛共情、與小愛同行的志愿服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