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周芳林 通訊員 何本文
胡新明生前系蚌埠市公安局禹會分局刑偵大隊情報中隊一級警長;劉錦芳是棉紡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們“夫唱婦隨”簽署《遺體捐獻登記表》,用感恩的心回答了什么是人間最美的愛情誓言,胡新明在離世后捐贈遺體用于醫學科學研究,兌現了“在燃盡生命之際做最后一次奉獻”的承諾。今年5月,他們被評為誠實守信類“蚌埠好人”。
“我是一名中國軍人、警察和共產黨員,赤誠的愛只為中國。”這是胡新明許下的“最美誓言”,并用一生去踐行。他從武警部隊轉業成為一名刑偵警察,從一萬多張疑似人像照片中精準鎖定外逃嫌疑人,破獲20余年前的命案,并在包村期間幫助解決困難50余人次,成為當地群眾交口稱贊的暖心民警。
騎著電瓶車在村子里走街串巷,時不時地和鄉親們拉拉家常、聊聊天……這是禹會村村民時常能夠看到胡新明入村時的場景。2016年,蚌埠市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聯系制度,胡新明負責包保禹會村。“聯系卡上有我的電話,有問題盡管找我,能解決的我一定會想辦法去解決?!边@是胡新明第一次入村走訪時和村民許下的承諾。
一輛電瓶車、一個包和一本筆記本,這是胡新明每次入村的標配。包村民警要求每月入村兩次,而他每周至少要去一次,如果碰到下雨,他就披上雨衣騎著電瓶車入村,同事勸他改天再去,他卻堅持和村民的約定;每次入村,他的包里都會滿滿當當的,為孤寡老人購買的常用藥品、送給留守兒童的學習用品、給家庭貧困孩子帶的生日禮物……由于后來需要帶的東西越來越多,他還特意換了一個更大的包;而筆記本上,記錄的全是村民的各種訴求和待解決的問題。
在2021年7月之前,胡新明和妻子劉錦芳一家過著幸福平淡的生活。然而,一場疾病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安穩生活,胡新明被查出左肋骨高級別多形性肉瘤伴多發骨、腎上腺轉移。治療期間的每一次化療,都讓胡新明倍感痛苦。也正是在這期間,他逐漸萌發了捐獻遺體的想法。
“就讓我做最后一次奉獻吧?!焙旅鞲嬖V劉錦芳,想通過捐獻遺體,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叭绻阋璜I遺體,那我就陪著你一起捐?!眲㈠\芳的支持給了胡新明最大的鼓勵和感動。2022年12月28日,胡新明與劉錦芳共同簽署了《遺體捐獻登記表》。
因病搶救無效,胡新明51歲的生命,永遠地定格在了2023年5月11日。劉錦芳遵從胡新明生前遺愿,將他的遺體無償捐獻給蚌埠醫學院,為國家醫學事業發展貢獻最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