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倩,是固鎮縣中醫院檢驗科主管檢驗師。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做公益,奉獻社會,彰顯了醫者仁心的無私情懷。先后獲評“蚌埠市首屆最美公益人”“蚌埠市優秀巾幗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情暖“折翼天使”,點亮生命之光
2014年4月14日,高倩倩和幾位志愿者朋友來到蚌埠市特殊教育學校,當她看到聾啞孩子雖然無法用語言和志愿者們溝通交流,但他們仍流露出希望被關懷的眼神,這深深觸動了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從那一刻起她決定在工作之余多去特教學校,為孩子們送去關愛。多年來她一直堅持去特教學校看望學生,給孩子們帶去零食、親手編織的圍巾等禮物,孩子們收到禮物特別開心。有一次,當她看到一個叫孫某的孩子小手皴了,她就拿出護手霜給孩子涂抹,當她溫暖的手揉搓著孩子的小手時,孩子不禁流下了眼淚,她們多么渴望有人關愛。從此以后,她和孫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現在孫某已經畢業離開了特教學校,但她們仍保持著微信往來,童年那份真摯關愛,永遠銘記在孫某的心中。
留守兒童也牽動著高倩倩的心。她經常參加看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她會給孩子們加油鼓勵,經常給孩子寫信、送書,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小小的努力能打開孩子的心扉,幫助孩子們找到夢想并且鼓勵他們勇敢地追求夢想,在她的老家曹老集清河村,她利用自家房子建立愛心書屋,給留守兒童打開一扇獲得知識的窗戶。
真心守護,真情溫暖夕陽紅
冷暖記心頭,牽掛常相伴。任橋鎮五星村五保老人桑元良一直是中醫院巾幗志愿者團隊照顧的對象。她多年癱瘓在床,患有褥瘡。高倩倩組織中醫院的志愿者們一起給老人購買了防褥瘡按摩氣墊,并帶去干凈的床單被罩。老人由于長期臥床并生有褥瘡,身上有很大的異味,高倩倩和志愿者們沒有嫌棄,相互配合為老人清洗褥瘡、換藥、鋪床、換床單,耐心為老人安頓舒適干凈的床。她參加愛心餃子送病房活動,每逢農歷大年初一,為不能回家過年的病人送去慰問和溫暖。
固鎮縣抗戰老兵一直是高倩倩關注的對象,從2018年開始,她定期攜帶慰問品看望劉集鎮街道周桂蘭、仲興鄉封寺村徐加堂家兩位抗戰老兵,給老人檢查身體,傾聽老人講述抗戰故事,每當來到老人家中,老人都會緊緊拉著她的手,和她講述心里話,每次臨別都是依依不舍,即使志愿者們已經走了很遠,老人還會一直揮手,目送志愿者們離開,志愿者們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景眼眶不由得濕潤了,老人們太需要被關愛了。在周末之余,高倩倩多次組織志愿者帶領孩子一起看望抗戰老兵,通過聆聽抗戰老兵講述的抗戰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到現在幸福生活是老一輩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孩子們心中埋下發奮圖強、熱愛祖國的種子。2020年11月22日,徐家堂老人安詳逝世,她組織志愿者帶著花籃前往吊唁,含淚送徐老最后一程。
高倩倩還多次參加中醫院組織的敬老院義診活動,義診結束后,她都要走進老人的房間,為老人鋪床疊被、打掃衛生、梳頭剪指甲,因為學習過心理學,擅長心理疏導,她和敬老院老人聊天的時候總是能走進老人內心。
醫者仁心,“知心姐姐”身心同治
2017年夏天,蘇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固鎮三中開展公益夏令營活動,高倩倩憑借著醫務工作基礎,主動承擔了醫療后勤保障的志愿服務工作。七月的天氣多變,時而大雨滂沱,時而酷熱難耐,在為期十天的夏令營活動中,三所高校的大學生們有的受涼發燒,有的吃冷飲鬧肚子,高倩倩只要得知學生生病,無論刮風下雨都會帶著藥品及時趕到救治。在此過程中高倩倩不但承擔醫療保障服務工作,還融入高校大學生中,和學生聊人生、談理想,被大學生們稱為“知心姐姐”,師生們連連稱贊固鎮不愧為“好人之城”。
高倩倩在縣圖書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多次組織開展“父母課堂”活動,利用平時學習的家庭教育專業知識,為在子女教育方面遇到困擾的家庭答疑解惑。有幾位出現厭學、逃學的孩子通過她耐心細致的引導以及家長的配合,孩子找到了內在動力和學習信心,重新回到課堂。
十年來,在公益事業這條道路上,高倩倩堅守初心、砥礪前行,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166小時,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熱情,用點點滴滴的奉獻詮釋了一名志愿者樸實無華的人間大愛。把愛心傳遞給需要關愛的人,自己收獲了感動和成長,這是她在助人為樂的志愿服務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動力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