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前夕,我與三弟相約去上??赐烁疙n德彩。知道我們上午來,老人家早早等待著,見到我們就問:“我以為你媽也會一起來呢!”我回答,我媽已經患了老年癡呆癥,嚴重得不識人,無法同行。我們的到來,他很是高興,把在滬的兒孫都叫到場,嘮了不少家常,中午還能喝二兩小酒,晚上再留一起用餐。臨了特意為我們備了他的書法作品,安排合影,知道我的喜好,送我一枚玉質篆刻章料。他的思維縝密,反應敏捷,聲音洪亮,完全不像90來歲的人,真是一身英雄氣不減當年。
韓德彩老年像
舅父韓德彩是我國著名空戰英雄,在朝鮮戰爭中擊落美機5架擊傷1架,包括擊落且活捉美軍“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單機擊落敵機的數量在空戰英雄中也是名列前茅。離休前是原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空軍中將。在解放軍尤其是空軍里,提起韓老英雄名號都是振聾發聵的存在。
算起來,除了他的子女,我是與舅父交集最多的晚輩了。我退休后發揮優勢,義務開展國防教育,四處宣講老英雄故事,除講述正聞外,也把我知曉老英雄軼聞趣事和具體感受融入進去,使英雄事跡更生動形象,飽滿豐富,實在具體。
記得小時候,每有飛機飛過,媽媽總會指著天空說,“看大舅開飛機呢”。我中學時期,他就是航空兵某師副師長,看他穿著65式毛呢禮服雄健威武,有莫名敬畏,也無比景仰。其實他從未批評過我,倒有很多關愛記憶:1980年秋天,我作為陸軍小軍官去山西懷仁看望當師長的他,在深夜秋風中親自到火車站接我,帶我參觀飛行訓練,走進夜晚的飛行員生活,參加官兵聯歡,與部分班子成員一起就餐等。逢人介紹,“這是我外甥,小子在38軍當參謀呢!”滿滿的疼愛。1987年后,他早已是原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我調到他所屬部隊工作,經常到南空機關開會,我與老將軍血親關系都寫在臉上,機關人也知道。他提醒我不搞特殊化,要嚴格自律,但細節都是滿滿的關愛,每次去他家里都是非常高興,添菜把盞,交談甚歡,多次送我衣物和鞋子,暖在身上甜在心里。他對我的工作亦多有指導,1994年我在江蘇當接兵團長,他安排我關照宿遷市李姓小伙子,此人是飛行事故犧牲烈士后代。征兵過程中,很多事情他親自布置,具體過問,小伙子順利來到其父老部隊當兵服役,接好革命班。老英雄言傳身教,對我都是最好的啟發教育。
韓德彩青年像
我在很長時間里,與舅父是陸空有別,天各一方的。不過媒體凡有他的消息我肯定非常關注。1978年間,他任師長的航空兵部隊成為空軍訓練標桿,是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作飛行表演的兩名師長之一。后拍成新聞紀錄片在全國公映,我就是在信息工程大學就學期間觀看到的。在任空四軍軍長時,他深入基層,帶隊訓練,是唯一駕機飛行的軍長,《解放軍報》有過大量連續報道。在南空副司令任上,他作為志愿軍戰斗英雄代表團團長,率隊訪問朝鮮。他的成就,榮譽,光環,跨越時空,鼓舞激勵著我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奮斗。
老將軍出生鳳陽,把蚌埠視為準家鄉,對蚌埠建設異常關心支持。改革開放之初,作為軍區空軍分管領導,助力蚌埠老機場定性為軍民合用機場,開設聯航站,圓蚌埠客運航空夢。在蚌埠老機場搬遷中起重大作用:積極啟動項目。直接率隊談判,選址仁和集,安排新場址勘察,省去許多環節;敲定緩搬油庫。為我市節省大量搬遷資金,也省去了與國家鐵道部談判時間;推動審批協議。在搬遷協議草案被空軍擱置情形下,1997年夏,應我市領導請求,我把韓將軍從鳳陽縣城接到南山賓館,他直接打電話給空軍參謀長,促使空軍和原總參謀部,在20天內履行完現地查看和審批程序。他對老機場搬遷的貢獻,我作為駐蚌空軍職能部門負責人,是直接參加者和見證者。看看今天蚌埠城市發展,老機場搬遷意義十分重大,無論怎么評價都不為過。
我非常欽佩老人家勤奮毅力。他離休后依然不松勁,不歇腳,除辦學校、作報告和聯誼活動外,撰寫回憶錄60萬字,多次在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合肥、無錫、蕪湖、鳳陽等地舉辦書法展,出版書法集多部。用行家的話說:“他人是用筆寫字,韓將軍是用心寫字!”他的筆墨作品在書法界,在離退休將軍群體里是一股清流,獨樹一幟。我最早發現他習字還是在懷仁營房宿舍里,一大堆廢舊報紙上,都是古人碑帖摹寫墨跡。后來在南京船運大隊營區,面對滾滾長江水,揮毫潑墨,整日苦修。幾十年來,用功研習,勤奮苦練,終有今天氣象。
作者(右一)與三弟去滬看望時與舅父合影。
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空軍宣布將以特有方式紀念這個盛事,將邀請空軍部分參加過抗美援朝空戰的英雄部隊代表到現場回顧歷史,講述空戰故事。我看到英雄舅父前幾天接受了采訪,估計老人家又要忙乎一陣子了。戰斗英雄是我軍官兵優秀代表,英雄精神是我軍戰斗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戰斗力的源泉,是國防建設的核心,是國防教育的靈魂。經過幾年努力,我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各類企業,中小學校,民間社團宣講老英雄故事近百場次,現場受眾達數千,網上受眾數十萬人。我已受邀為市“夕陽紅”宣講團成員,和數個城區“五老報告團”成員。社會面肯定,組織上認可,已給了我動力和方向,我決心繼續講好革命故事,傳承英雄精神,播植理想信念,培育時代新人。余輝灑桑梓,余能獻社會,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作者:溫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