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 蚌埠曾因“蚌埠住了”這一網絡熱?;鸨W絡,今年五一期間又因某偶像劇熱度持續升高。為保持蚌埠“微旅游”產業供給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同時提高蚌埠旅游產業的競爭性、適應力和抗風險能力以及優化旅游產業發展布局與結構,2023年7月16日,安徽財經大學“蚌你而來,埠見不散”社會實踐小隊隊員們走進蚌埠龍子湖公園,以“問卷調查+微采訪”的形式開始了蚌埠市微旅游產業發展的探尋之路。
問卷調查,明晰蚌埠旅游發展規劃
當日,團隊一同去往蚌埠龍子湖公園進行走訪調研。下午,進行調查問卷發放。在調查對象填寫問卷的過程中,隊員們圍繞“您對于蚌埠的了解”進行簡單的提問以及向來蚌游客推薦蚌埠當地特色和詢問來蚌旅游的感受。
“能夠憑借電視劇的熱度帶動自身旅游業的發展,確實為蚌埠吸引了部分流量,但是這并不是長久之計。我們還應該找出一些更有特色的、能夠體現蚌埠城市文化和歷史的持續的推力。這當然不容易,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正確規劃,而不是被動的趨同的?!币晃皇鸺賮淼桨霾郝糜蔚挠慰驼f到,自己是因為“蚌埠住了”這個梗才知道蚌埠這座城市。
然而,蚌埠雖然抓住機遇,成功增加本地的曝光度,推出了帶有當地特色印章、文創以及當地特色小吃“院C三件套”,但是并沒有給身為游客留下深刻映象,這也就不能夠吸引“回頭客”。這似乎是現今城市旅游業的通病。一個城市應該是有它核心的部分的,它的文化,它的精神,應該是“百花齊放,美而不同”的。相關人員要把城市旅游資源和其精神文化以及是歷史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其他城市發展模式。
旅游產業發展任重道遠。結合蚌埠市當今旅游產業發展現狀,通過與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段的群眾的交流,隊員們了解了蚌埠的發展歷史,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了蚌埠的城市底蘊,為探尋蚌埠城市微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思路。
采訪談話,共建蚌埠旅游發展圖畫
隊員們沿著公園小徑,走到公園廣場。一路上可以看到了“南北分界線”標志、游船碼頭和拍照打卡地“幸福蚌埠號火車頭”。一位手持紙扇、目光慈祥的老人吸引了隊員注意。老人年過古稀,起初說話有些費力,但對于蚌埠旅游業發展和當地特色及其歷史等侃侃而談。老人介紹道,蚌埠以前是工業城市,水路運輸和鐵路運輸都比較發達,還曾被叫做“火車拉來的城市”。其后,隨著高鐵的發展,蚌埠的交通優勢不再顯現,大量工業企業遷往合肥,發展速度放緩?,F在蚌埠旅游業能夠起步、發展,無疑會成為蚌埠市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力,當地特產和文化也能得到發掘。
隊員還采訪到曾居住在蚌埠的外地游客,該受訪者表示蚌埠可以走休閑游的方式,突出吃,然后在文化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大禹文化,而不能照著那種大的旅游城市的思路。他還建議把蚌埠的歷史文化的東西再進行深入挖掘,如西邊大禹文化,禹會村,涂山,禹王廟,東邊的龍興寺,以及鳳陽歷史文化,把所有這些系統地合理地規劃,龍子湖也可以多搞一點項目,盡快建成、開放湖上升明月。
蚌埠地理位置優越,可利用資源豐富,要走出城市發展瓶頸期需要各方協調和努力。在城市化持續推進、城市身份轉化困難的現在,如果蚌埠能夠成功擺脫當前困境,對于全國城市轉型以及類似城市發展都將具有極大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