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清晨六點半,蚌埠市淮河南岸浸著初冬的微涼,薄霧未散,堤壩上那輛橙色三輪車旁已傳來繩結輕響。61歲的劉德才將兩根綠繩套在雙肩,腰背微弓,穩(wěn)穩(wěn)牽引著車輛,車上裹著黑色厚外套的百歲老父親正在小憩。這溫情一幕,已在淮河岸邊寒來暑往連續(xù)上演四年。

“老爺子虛歲100啦!1926年生,身子骨還算硬朗!”劉德才邊調(diào)整肩頭的繩結邊笑著說道。四年前,他發(fā)現(xiàn)父親年邁不愿在家喜歡坐三輪車出行,偶然間想到用繩子拉車,既能讓老父親出來放風、遛彎、散心,自己也能順便鍛煉,一舉兩得,便開啟了每日兩趟的“拉車晨練”。如今,他每天清晨六點至七點多、下午一點多到三四點準時出發(fā),沿淮河堤壩往返三公里,只為老人舒心、自己盡興。

采訪中,百歲老人在車里閉目養(yǎng)神,陽光灑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安詳愜意。劉德才調(diào)整繩結或停車時輕手輕腳,“母親94歲安詳離世,讓我和哥哥姐姐們更珍惜陪父親的日子?!眲⒌虏派硇斡怖剩f起父親眼角滿是溫情。拉車途中,他總跟父親念叨家常,即便老人偶爾糊涂,也會緩緩睜眼,朝著兒子露出慈祥的笑。河畔微風、淮水粼粼波光與父子間的輕聲絮語,構成了淮河岸邊最動人的圖景。
“沒啥復雜的,就是一心一意待他唄!只要父親身體允許,我就一直拉下去!”談及四年堅守的動力,劉德才話語樸實。四年來,他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這對父子的身影,也成了淮河南岸堤壩上溫暖很多人的一道風景。(陳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