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淮上區沫河口鎮曹劉村村民共同見證下,一條寬4米、長41米的水泥路順利建成。這條路,不僅打通了村民們的出行“最后一米”,更重新連接了五年間斷裂的鄰里之情。
“五年了,兩家終于握手言和,不容易?!薄昂秃蜌鈿獾亩嗪茫憧?,問題解決了,兩家人臉上也有了笑容?!痹趰湫碌乃嗦飞?,看著兩家人終于和睦相處,鄉鄰們笑著為他們感到高興。
據曹劉村有關負責人介紹,張愛梅與鄰居劉正永兩家的矛盾,始于土地糾紛及出行道路問題。五年間,鎮、村多次組織調解,但因分歧較大始終未能達成一致。長期爭執讓兩家關系陷入冰點,也導致這條村路一直未能修建,給村民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
加寬后的鄉路。
時光回溯至2020年,曹劉村村民張愛梅至今記得那個心情沉重的午后。
因糾紛引發的爭執驟然升級,她的精神防線在推搡中崩潰?!罢顾恢X?!被貞浲拢瑥垚勖氛f,情緒失控時,忍不住摔家里東西,一家人生活在焦慮之中。
為了緩和雙方矛盾,曹劉村村干部一次次上門,與雙方及其子女反復溝通。在多次調解陷入僵局后,包村干部孫祖建意識到,要打破僵局,關鍵在于找到雙方的情感共鳴點。
雙方“求同存異”,為修路帶來了轉機。今年4月,村民們期盼已久的村路開始修建。于是,有了3米寬的村路。但是,土地糾紛仍然存在。
今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孫祖建又一次踏進張愛梅家,“嫂子,古時候宰相都能退讓三尺,咱這鄉里鄉親何必斤斤計較?”他將六尺巷的典故娓娓道來。與此同時,他在記事本上勾畫出又一版調解方案,創造性地將爭議區域規劃為公共通道。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村干部不斷調解下,雙方態度逐漸緩和,最終達成一致并簽訂調解協議。按照最新協商結果,兩家共同讓出1米作為公共區域,用作“村路”的修建,讓原本3米寬的村路又加寬1米。
前不久,這條村路進行拓寬建設,進一步提升村民出行的便利性。
施工隊進駐當天,劉正永一大早就站在路口等候,他笑著對施工人員說:“加上這1米,我們大家以后出行更方便了?!笔┕らg隙,張愛梅端著熱水壺,為施工隊工人們倒水。這種溫暖的氛圍,讓全程監督工程的老支書激動不已:“真好呀真好,終于和解了。”
道路竣工當天,張愛梅的女兒感慨地說:“沒想到這件事真能解決,媽媽的精神狀態比以前好太多,我們全家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p>
“這不是簡單的修路,而是續寫咱們村的和美家風?!睂O祖建笑著說。
近日,張愛梅將一面寫著“心系百姓解民憂 務實高效辦實事”的錦旗,親手交到孫祖建手中。張愛梅的女兒也向曹劉村“兩委”贈送了錦旗,“為民鋪就幸福路 鄉村振興帶頭人”兩行字,道出了一個普通家庭對基層干部最深切的認可與感謝。
如今漫步曹劉村,道路干凈整潔,鄰里間笑著互相問候,“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古訓成為現代版的鄰里公約。(周芳林 王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