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該走怎樣的路?是沿著既定的軌道穩步向前,還是在無邊的曠野上恣意奔跑?24歲的馬樂樂,用她與一家老店的故事,寫下了她的答案。這不是一曲關于青春的叛逆之歌,而是一場歷經迷茫、挫敗與尋找之后,與傳統、與自我、與現實的溫柔和解。
“餅三代”,想當“大師傅”
馬樂樂是“餅三代”,從姥爺那一輩起,家里就開始經營一間小小的糕餅店,后來由父母接手。
但少時的馬樂樂,興趣從不在此。她從小就是一個“美”的捕手,時尚雜志里的光影世界,甜品櫥窗中的精巧造型……都是她心動的理由。十五歲那年,當大多數孩子伏案苦讀時,她成了“叛逆小孩”,放棄學業,一頭扎進面粉、黃油與烤箱的世界。
家人不解并強烈反對,母親將她送進烘焙廠學徒“吃苦”,盼她知返。她卻如魚得水,在彌漫著奶香的熱氣里,找到了比學歷更讓她心動的手藝。她快樂地堅持了一年半,后來又去了知名烘焙品牌店學裱花,磨煉了一年后,她又跟著私房店主、網紅博主學徒。白天實踐,晚上刷遍社交平臺研究前沿趨勢。雖不在學校,但學手藝付出的努力一點不少,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烘焙上。
馬樂樂在展示制作的創意點心。
“那時候我一門心思想當‘大師傅’?!彼f自己內心有一種渴望,想通過精致烘焙表達一些“小美好”。
從工廠到私房,從線下到云端,她以整個行業為課堂,博采眾長。
18歲的小老板,要“西化”老店
2018年,17歲的馬樂樂創業了。她在自家老店隔壁開出一家西式烘焙工作室,主打面包、蛋糕。因產品口感好、款式新,很快就攢下一批鐵粉。第二年她就雇人擴產,18歲,她成了一家西點工作室的小老板,依然是用蛋糕和面包征服市場,仿佛已然驗證:新派就是好,西式就是潮。
2020年,店鋪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蚌山區烘焙銷售第一。她每天清晨五點就到店和師傅們一起做蛋糕,累,但充滿期待。
初出茅廬,小試牛刀即有所斬獲,這也讓馬樂樂的母親開始轉變態度。馬樂樂以合伙人的身份和母親合作,家族老店和她的青春小店正式牽手。中秋旺季店里主打傳統月餅、中式糕點,平時主要售賣西式烘焙?!岸弦弧焙?,店里的選品、運營也都交給了馬樂樂,母親有意培養她成為主理人。對馬樂樂來說,這是接棒,也是創業。
初嘗成功的滋味,馬樂樂萌生了一個宏大的計劃,要用西式的洋氣與鋒芒,徹底改造家中那間“又老又土”的糕餅店。
她用自己賣西餅攢的積蓄,將浸透著兩代人汗水的中式門頭換成了明亮的西式招牌,“黃莊馬記月餅”被改成了“黃莊馬記蛋糕”,裝修風格全面換新。
結果,市場以一場慘淡的月餅季回應了她的雄心。老主顧找不到店,疑惑“黃莊馬記是不是不在了”。那個她一心想擦亮的名字,反而因她而模糊。
轉型失敗,轉身走向國潮新生
挫敗,是夢想最苦澀卻又最滋養的土壤。年輕的馬樂樂這次終于停下腳步,開始反思、傾聽。傾聽老街上傳來的聲音,傾聽月餅里藏著的鄉愁,傾聽這個時代表面喧囂之下,人們對“根”的渴望。
“不是老顧客拋棄了我們,是我當時沒讀懂他們?!笨粗蠋煾祩円廊挥霉欧ㄈ嗝?、包餡、刻花,她的目光里多了份從前沒有的敬畏。她終于懂得了,那些她曾覺得“土得掉渣”的糕餅里,藏著的究竟是什么。
那不只是面粉、油糖和餡料的簡單組合。街坊四鄰幾十年雷打不動地走進這里,買的也不僅是一塊點心,而是一段甜蜜的人生記憶。
這些糕餅,是時間的琥珀,凝固了不同階段的人生滋味。它們其貌不揚,卻沉甸甸地裝著信任、牽掛和一種不言而喻的守護。老輩人的堅持,守的是一門謀生的手藝,更是難得的匠心。一塊老式糕餅里有漂泊之人認祖歸鄉時的味覺記憶,是四鄰八舍生活中一個踏實、溫暖的常數。
她曾經想用西式的精致取代這份“土氣”,后來才明白,真正的“潮”,不是浮于表面的形式,而是能讓這份深厚的情感,以當代人喜愛的方式,繼續流淌下去。
真正的創新,不是覆蓋,而是續寫;不是斷裂,而是生長。
2023年,馬樂樂決定推倒重來,再度裝修門店,但這一次,她不再執拗于西化,而是選擇了回歸與升華。這次,是回歸中式風格,但又絕非簡單復古。
四葉草酥、桃花酥、小梨酥……這些可愛靈動的中式點心,既承襲了古法手作的匠心,又綻放出國潮的審美自信。老配方做出了新樣式,老手藝玩出了新花樣。傳襲了父輩的手藝,卻注入了青春的創意。
思路一變,市場瞬間打開。店鋪迅速躋身小紅書、美團熱門榜,成為年輕人挑選伴手禮的熱門小店,甚至被稱為“城市糕點名片”,外地顧客也慕名而來。
人生是曠野,她仍在路上
而今的馬樂樂,一年仍有一半時間在路上,走訪各地老字號、知名糕餅店,學習不息。她堅持“老手藝+新表達”,讓老式點心煥發新生的同時,也將自己的西式烘焙店“摘出”老店,再次成立獨立的西式蛋糕店,讓兩個店的“表達”都能更簡單、更純粹。
回望來路,她所有的“不循規”,并非青春的莽撞,而是對生命曠野的執著;她所受的“挫敗”,也并非彎路,而是命運將她引回真正使命的必經之途。
馬樂樂的創業故事,或許能給許多同樣渴望“闖一闖”的年輕心靈一點點啟發。需要說明的是,講述馬樂樂的故事,并非鼓吹“讀書無用”,也絕非鼓勵人們一定要去選擇那條更崎嶇的窄路。而是想展現一種更為根本的力量,無論選擇哪條路,真正的“創業”精神是不懼試錯、持續學習、敢于承擔并堅持到底的韌性,這才是照亮曠野、將自己帶向遠方的唯一火把。
夢想,不是一腔孤勇的狂奔,而是一場持續一生的修行。
真正的夢想家,不是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能拍拍身上的泥土,看清自己站在哪里,并再次出發。
那片曠野,從來都在。它不拒絕任何一個主動走來的腳步,只要你愿意,一步一步,把它走成你的路。(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