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如練,岸柳如煙。
8月25日至29日,“千里淮河今安瀾·2025行走淮河”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舉行,邀請中央及省市級15家主流媒體記者組成采訪團,從安徽蚌埠出發,經河南信陽、安徽阜陽、六安,最終抵達江蘇鹽城,完成了屬于這個秋天的浪漫遠行。
活動以深度沉浸的形式,全景呈現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淮河流域治理發展的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淮河5年來淮河流域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經濟建設的嶄新面貌,既是一次治淮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場新時代淮河文化、淮河故事的深情講述。
一次“見證之旅”——
淮河治理交出“硬核答卷”
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
1951年5月,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新中國治淮由此拉開大幕。2020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淮河并作出重要指示,為淮河保護治理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天行程里,采訪團一行深入淮河蚌埠閘、阜陽王家壩、六安臨淮崗、鹽城淮河入海水道等處,深入探訪重大水利工程,嘆服于淮河保護治理取得的偉大成就——
淮河蚌埠閘作為見證淮河安瀾與現代水運的核心地標,治水的千年宏愿與“智水”的時代浪潮交匯相融;
王家壩閘在13個洪水年份16次開閘蓄洪,累計蓄洪總量達75億立方米;
臨淮崗工程保障淮北大堤保護區內1200多萬畝耕地、700多萬人口,以及蚌埠等重要城市、能源基地和交通干線的安全;
淮河入海水道結束了淮河無獨立排水入海通道的歷史,其二期工程將進一步完善淮河下游的防洪保障體系……
75年淮河治理如詩如歌,幾代人的接續奮斗波瀾壯闊。
在系統采訪75年來治淮工程的宏偉歷程和目前運行情況后,各媒體平臺推出《千里淮河今安瀾|蚌埠:城水相依 擁河發展》《淮水豐碑——走進阜南王家壩》《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讓群眾從“水來即遷”到安居樂業》《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將有力保障淮河流域安瀾》等報道,在網絡空間講述淮河兒女奮斗奮進的鮮活故事。
一次“開拓之旅”——
流域發展奏響“奮進強音”
一代代治淮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通過開展全面、系統、持續的淮河保護治理工作,為淮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當前,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沿淮各省市正整合優勢資源,搶抓政策機遇,合力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在蚌埠,臨港產業園、“中國傳感谷”為新興產業發展搭建平臺,譜寫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新篇章;
在信陽,淮濱中心港推動“港產城人”融合發展,造船產業帶動1.5萬人就業;
在阜陽,“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掙百十元”,紅亮箱包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噠噠”的縫紉機聲仿佛奏響了一曲產業振興的歡歌;
在六安,霍邱柳編產品遠銷歐美、中東、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根“淮河柳”帶動文化出海遠航……
淮河兩岸競相發展的圖景鋪展,富民產業不斷集聚的態勢形成。
采訪中,媒體記者們感嘆:“今天的淮河,不僅是流域百姓安居樂業的‘生命線’,更是支撐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水道’?!?/p>
隨著《蚌埠:明珠耀淮,乘風破浪》《河南淮濱:港城聯動繪新景》等作品的推出,進一步凝聚了沿淮各省協同治理的共識,激發了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熱情。
一次“發現之旅”——
幸福生活上演“綠色蝶變”
如今的淮河兩岸,不僅有“明珠耀淮、乘風破浪”的產業支撐,也有“人水和諧、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和“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
西田坡莊臺上,群眾譜寫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王家壩精神”贊歌。如今,身處在一片生態濕地中間的西田坡莊臺村容整潔美麗,農家院落綠植環繞,一幅幸福小康生活圖景正徐徐展開;
千里淮河穿城過,現如今的淮河蚌埠段河清、岸綠、景美,百年寶興面粉廠的紅磚樓與現代化濱水步道相映成趣,見證著淮河畔的時代變遷,沿岸的“河你一起真幸?!本W紅打卡點前,晨練的市民正在微風中舒展身姿;
霍邱縣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入安置工程建好后,以往過著“水來搬家、水退修房”顛沛生活的行蓄洪區群眾,現在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對未來充滿憧憬……
采訪團用敏銳視角,深入挖掘淮河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密碼”,讓廣大網民看到一幅“安瀾淮河、美麗淮河、富?;春印毙聢D景。
一次“展示之旅”——
文化力量講好“淮河故事”
用腳步丈量淮河變遷,用鏡頭記錄治水奇跡。
此次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由安徽省委網信辦、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辦,首次由市級網信部門和市級媒體聯合承辦,通過系統策劃、多平臺聯動、融媒體呈現,實現了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活動舉辦過程中,蚌埠日報發揮融媒體策劃能力和平臺優勢,創新形式,特別設計了“千里走淮河 一起拆盲盒”互動環節。從蚌埠站啟程,每站精心甄選一件承載淮河記憶的特色禮物裝入盲盒,贈予下一站時,讓“守護淮河我接力”的信念隨盲盒傳遞。
蚌埠“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圖案的馬克杯、“皖C三件套”毛絨玩具套裝、“大禹治水”徽章套盒,淮濱“泥叫吹”,阜陽非遺柳編青銅龍虎尊、六安臨淮泥塑淮河魚,鹽城白首烏……這些充滿淮河文化特色的小禮物,以微觀視角串聯起千里淮河的生態之變、文化之脈與精神傳承。
“河你一起真幸?!盪GC短視頻挑戰賽陸續收到網友投送的作品200余件,大家一起用鏡頭記錄了淮河之美好,表達了對母親河之熱愛。
數據彰顯熱度:活動期間,全網相關報道總量達3000余篇(條),總閱讀量超2.6億人次;抖音、微博話題#河你一起真幸福#憑借情感化內容設計引發廣泛共鳴,累計總閱讀量突破2250萬次;抖音話題#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瀾 行走淮河#,播放量超4482.5萬次……
活動通過集中、立體、生動的宣傳,有效提升了公眾對淮河治理、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認知度和參與感,進一步凝聚了“愛淮護淮、共建共享”的社會共識,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輿論動力。
從“肆虐兩岸”到“安瀾萬家”,從“人水之爭”到“人水和諧”,奮進新征程,億萬淮河兒女正用勤勞汗水書寫“走千走萬,還是淮河兩岸”的嶄新篇章……(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