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國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顯科技”)的生產車間與自動化實驗室內,擁有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劉顧全,正帶領他的AOI智能檢測團隊,攻克著一個個圖像檢測領域的瓶頸難題。
作為一名回到家鄉蚌埠發展的青年博士人才,他將智慧與汗水揮灑在產業一線,用一項項技術革新,為蚌埠玻璃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回歸,投身產業浪潮
2019年,剛從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完成博士階段學習的劉顧全,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對于這位專攻控制工程的高才生而言,去一線城市的企業或留校從事科研,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然而,在家鄉蚌埠舉辦的一場大型人才交流會上,與國顯科技的相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公司正在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非常需要我們這樣背景的人才。”國顯科技招聘負責人一番誠摯的邀請,描繪的公司發展藍圖,深深打動了劉顧全。他意識到,與其在大城市做一顆“螺絲釘”,不如回到正在大力發展玻璃新材料產業的家鄉,投身于這場產業升級的浪潮中。最終,他婉拒了其他機會,選擇成為國顯科技新廠區的第一批員工。
沉潛,發現破局關鍵
理論與實踐之間,隔著一條需要用腳步去丈量的鴻溝。為了將理論知識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劉顧全將自己沉入一線。整整兩年時間,他穿梭于各個車間,從設備工程師干到工藝工程師,將產線上的每一臺設備、每一道工序都摸得滾瓜爛熟?!澳阒挥姓嬲私猬F場的設備和工藝,才知道哪些地方是你能做的,哪些地方是你能夠改進的?!?/p>
正是這兩年的沉潛,讓他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深藏在生產流程中的痛點。當時,產線上前、中、后段的質檢設備來自不同供應商,系統各異,如同一個個“信息孤島”。“不同設備描述產品缺陷的參數、名稱都不一樣,數據無法整合,質量信息根本串不起來。”這意味著產品出現問題時,很難快速、精準地反向追溯源頭。
發現了問題,劉顧全便立刻著手解決。他大膽提出了一個名為“AOI質量管理平臺建設”的技改課題,核心思想是將各類型AOI設備檢測實時圖像檢測結果上傳至統一的質量管理平臺進行數據交互,通過對檢測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類,從不同角度反饋產品質量,并做預警和預判,分析的結果指導現場改進,使得“設備端”與“云端”形成物理上級聯與信息上融合,從而實現AOI檢測品質閉環管理。最終,這個極具前瞻性的項目,一舉拿下了2022年度中建材凱盛科技集團技術改造一等獎,也讓劉顧全在公司內部脫穎而出。
引領,激發團隊合力
隨著項目的成功,國顯科技AOI項目組也擴編成為AOI智能檢測團隊,向著全流程AI質檢整線閉環系統的方向邁進,劉顧全成為團隊的負責人。角色的轉變,帶來了新的挑戰。
“剛開始總覺得,我作為負責人,就應該在所有方面都比團隊成員更厲害?!钡芸欤l現自己的精力完全不夠用。這次,他又一次完成了自我突破?!肮芾碚叩娜蝿?,不是要證明自己比他們懂得多,而是要思考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他們每個人的優勢,我們一起把事情做好,實現‘1+1>2’的效果?!?/p>
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先后獲得了5項專利的授權,并不斷向著更先進的AI檢測技術發起沖擊。如今的劉顧全,工作充實,對未來滿懷期待。
他認為,蚌埠重點發展的產業集群,為人才提供了絕佳的“練兵場”和成長沃土。他的故事,正是蚌埠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構筑人才高地、實現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的一個生動縮影。(王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