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不少大學生紛紛交出硬核“暑期實踐報告”。來自安徽財經大學的“土地瞭望者”實踐團隊,聚焦新質生產力在現代農業中的核心作用,以青春腳步丈量農業發展新路徑,詮釋青年學子對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思考。
7月盛夏,安徽財經大學“土地瞭望者”實踐團隊7名成員不畏酷暑,深入懷遠縣龍亢農場,開展“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現代化”主題調研。作為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這里正通過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書寫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型新篇。
龍亢農場作為皖北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與安徽省農科院合作,集聚40余名中高級科技人才,構建起覆蓋育種、種植、加工的全產業鏈。農場負責人介紹,通過引入北斗導航系統、智能蟲情監測儀等數字技術,機械作業率已達95%以上。在玉米種植區,智能滴灌系統正精準調控水肥。講解員現場演示:“這套系統不僅能節水50%,還能通過液體肥料噴灑實現精準施肥,有效避免周邊污染?!?/p>
實踐團隊實地探訪發現,科技賦能貫穿農業生產全流程。在選種車間,多層網篩設備對自產種子進行嚴格篩選;農耕器械區內,大型拖拉機、無人播種機整齊列陣,展現“智慧農機+設施農業”的硬核實力。農場內2座電力排灌站、17公里防滲灌渠等基礎設施,與智能監測系統形成聯動,構建起風險預測與災害干預的立體網絡。
“過去種地看天吃飯,現在靠數據說話?!鳖I隊葛言寧在采訪中感慨。當團隊成員品嘗農場自產的甜桃時,更深刻體會到科技與汗水交融的豐收喜悅。從智能裝備替代傳統勞作,到數據引擎指導精準決策,龍亢農場的實踐印證新質生產力對農業現代化的強勁驅動。
“此次調研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支撐?!眻F隊成員紛紛表示,將發揮專業所長,助力攻克難題,打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讓智慧農業的春風吹遍廣袤田野,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謝勛章 葛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