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1 日上午,蚌埠市秀水社區活動室內,一支特殊的 “輪椅花鼓燈隊” 開始了日常的排練,在專業舞蹈老師的義務指導下,11 名隊員正用扇子與絹花演繹著傳統花鼓燈的靈動。記者現場探訪得知,這是蚌山區黃莊街道東方紅社區組成的隊伍,大家都有一個心愿,就是在下月的 “殘疾人文化進社區” 文藝匯演中 “驚艷四方”。
“別人有的咱不搞,要搞就搞全國獨一份的!” 隊員張愛兵的話道出了團隊成立的初心。此前,社區殘疾人活動多以朗誦、合唱為主,缺乏鮮明特色。一次偶然的機會,團隊發起人丁蘇健提出:“為何不把蚌埠特色花鼓燈與輪椅結合?” 這一想法立刻得到大家響應。為了讓想法落地,丁蘇健輾轉聯系到專業花鼓燈演員胡文芝。讓眾人意外的是,這位曾任職于懷遠縣文工團、現被蚌山區文化館特聘的資深老師,毫不猶豫地答應義務授課?!暗谝淮我娒?,他們坐在輪椅上熱烈鼓掌的樣子,讓我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胡文芝回憶道,學員們因行動不便,上課期間不喝水、不上廁所,卻始終眼神發亮,這份執著讓她堅定了教學的決心。
花鼓燈以腰腿靈活、動作奔放著稱,這對輪椅上的學員而言無疑是巨大挑戰。胡文芝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獨創 “坐式教法”—— 她搬來凳子與學員平視,將原本需要肢體大幅舒展的動作,拆解為扇法、絹花的精細技巧?!盎⒖谖丈纫€,絹花繞圈要勻,哪怕只是手腕轉動,也要有花鼓燈的韻味。” 課堂上,胡文芝手把手糾正姿勢,將 “單展翅”“風擺柳”“簸簸萁”“野雞溜”“燕子出水” 等經典動作,改編成適合輪椅施展的版本。胡文芝說,學員們的刻苦遠超想象,如今每人都能熟練完成招牌動作。
經過一個多月打磨,這支特殊的花鼓燈隊已能完整演繹多支花鼓燈片段。今年 9 月,他們將登上社區 “殘疾人文化進社區” 文藝匯演的舞臺,這也是團隊首次公開亮相?!盀榱诉@次演出,大家每天加練 2 小時,連服裝細節都反復討論?!?張愛兵笑著說,區殘聯專門撥付的 1 萬元扶持資金,成了大家的 “強心劑”。胡文芝還特意帶來自己藝術團的骨干成員,協助學員走位、調整隊形,“要讓觀眾看到,輪椅上的花鼓燈同樣有力量、有美感。” 如今,排練室里時常傳出歡快的鼓點,輪椅轉動的軌跡與扇絹翻飛的弧線交織,構成一幅動人的畫面 —— 在這里,殘疾不是障礙,而是獨特的藝術語言;輪椅不是束縛,而是承載夢想的舞臺。
“輪椅花鼓燈是咱社區殘疾人文化的亮點??粗蠡飶牧慊A到能登臺,打心眼兒里高興。這不僅是藝術傳承,更是殘疾人精氣神的展現?!畾埣踩宋幕M社區’就該這樣,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東方紅社區書記郭桂芹激動地說。
當傳統花鼓燈遇上輪椅舞者,碰撞出的不僅是藝術的火花,更是生命的韌性。正如胡文芝所說:“他們教會我的,遠比我教給他們的更多?!?這支輪椅花鼓燈隊,正用最質樸的熱愛,為蚌埠的花鼓燈藝術傳承鐫刻溫暖記憶。(陳昂 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