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頑疾,在院長大,她是蚌埠市兒童福利院用愛澆灌成長的“女兒”;學成歸來,放棄遠方,她成為百余孤殘兒童最親的“安老師”。從受助者到守護者,安盼盼用28年光陰完成了一場關于“家”的深情奔赴。近期,她也獲評了2025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
“這里才是我的根”
2021年深秋,安盼盼告別遠方,拖著行李回到從小長大的“家”——蚌埠市兒童福利院。
這個決定,源于體檢失?。鹤孕【陀械哪I病又一次發作,讓她報考某崗位時,在通過所有考核后卡在了體檢環節。當又一次被病痛折磨的她在病床上看到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們焦急探望的身影,兒時的記憶奔涌而來:“張阿姨凌晨三點冒雨帶著高燒的我去醫院”“阿姨們用棒棒糖哄我吃藥……”
“我的根在這里,這就是我的家。我要把曾經照亮我的光,照進弟弟妹妹們的生命里?!弊畲嗳醯臅r刻也是最想家的時刻,安盼盼在那一刻決定,回家!
這個“家”,承載著她最溫暖的記憶。1997年,安盼盼出生后不久便被蚌埠市兒童福利院收養。幼時腎病纏身,右腎缺如、左腎病變,是福利院阿姨們日夜守護才讓她活下來。采訪中她笑中帶淚:“有次去阿姨家過夜,我興奮地翻出秋裙,像要去春游!”如今,她房間的門永遠向孩子們敞開,周末,她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看電影,用工資買課外書?!鞍怖蠋煵换貋?,我們就不睡覺!”孩子們稚氣的話語,讓她恍如看見當年的自己。
愛的循環,在“家”中生生不息
雖然滿懷愛心,但照料福利院的孩子們,還需要更多方法。面對智力障礙、自閉癥等復雜情況的孩子,安盼盼獨創“三層關愛法”——生活破冰:與孩子同吃同住,消除距離;興趣挖掘:捕捉細微特長,比如她發現沉默的牛牛癡迷繪畫,便鼓勵他創作;信心重建:用“成功小賬本”記錄點滴進步,如今牛牛作品掛滿教室,大聲宣告“要當漫畫家”。
為了讓自己能更好地照顧孩子們,安盼盼的專業之路從未停步。2023年,她主動到第一人民醫院進修自閉癥兒童溝通技巧;她又參加全省民政行業技能大賽集訓,精進教學方法。在不懈努力下,她先后斬獲市級孤殘兒童護理員技能競賽二等獎、三等獎,以及急救知識競賽一等獎。
在她的個性化輔導下,5名曾經學習困難的孩子已成功融入普通小學?!鞍怖蠋熝劬ο裥切?!”“長大我也要當老師!”辦公桌上那本《愛的教育》里,夾滿孩子們稚嫩的紙條。對她而言,這是比任何獎項都更珍貴的勛章。
“小時候阿姨把酸奶省給我,現在我也給孩子們帶零食?!彼p撫著同事酸奶瓶,如同接續著愛的接力棒。當雖已年長,但因各種原因無法進入社會的孩子疑惑地問:“我為什么不能離院去社會上闖蕩?”安盼盼便以自己的經歷溫柔開解:“你看,安老師也一樣啊,我們在這里也能實現價值?!?/p>
暮色中的福利院,綠意蔥蘢里,安盼盼正牽著蹦跳的孩子們散步?!拜孑妫覀兝@一大圈回家!”她指向亮燈的大樓。那里,曾有人為她點亮童年;此刻,她正成為新的光源。正如她在日記所寫:“我的孩子們或許沒有父母,但他們擁有整個世界的善意。而我,有幸成為傳遞善意的橋梁。”(郝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