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魯木齊一中的第十六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的課堂上,蚌埠六中教師高瑞蜜手持自制教具,通過“透明膠片疊加技術”讓抽象的密度概念躍然眼前。這堂斬獲全國一等獎的《密度》課,是他13年教學生涯中“可視化教學”理念的生動實踐。從懷遠農村走出的他,用匠心守望教育初心,以“四有”好老師為坐標,在三尺講臺書寫著育人華章。
讓物理看得見:
從缺憾到執念的教學革新
“實驗基本靠講,現象基本靠想”,這是高瑞蜜少年時在農村中學學習物理的記憶。初三電學課上,電源、燈泡全憑板書,開關只能用手比劃,這樣的缺憾在他心中埋下執念。自己踏上講臺后,他立下誓言:“要讓學生看得見物理?!?/p>
2014年,蚌埠六中初二(7)班,一束三棱鏡折射出的七彩光斑突然投射在課本上,教室里爆發的驚嘆聲,成為他“可視化教學”的起點。為了讓學生看得見物理,他自主研發了15套“可視化”教具,其中2項獲國家專利,4項獲省市級獎項。
“高老師的課像推理劇,我們既是觀眾又是偵探?!崩钔瑢W的評價道出精髓。為讓學生既看熱鬧更看門道,高瑞蜜的備課本上總是批注得密密麻麻,辦公室深夜常亮的燈光見證著他對每一個實驗步驟的打磨。2023年,高瑞蜜摘得安徽省物理優質課一等獎;2024年安徽省青教賽中,他在實驗室50多天,為10節課準備26套裝置,最終以全省第一晉級全國大賽,終獲全國一等獎。
讓情懷扎根:
當物理課遇上“大國重器”
“港珠澳大橋的斜拉索,就存在杠桿原理?!薄逗唵螜C械》課上,高瑞蜜將橋梁建設者的故事融入力學知識,當學生驚嘆于工程之美時,他總會補上一句,“未來,你們也能創造中國奇跡。”
這種“重器物理”教學法,是他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的創新。解析FAST天眼時,他用凹面鏡聚光實驗呼應“中國天眼”的選址智慧;探討“奮斗者”號深潛時,通過液體壓強計算讓學生理解耐壓艙的科技突破。“天宮課堂”直播后,他播放錢學森歸國紀錄片,“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這句話,被許多學生抄在課本扉頁。
《磁現象》章節里,高瑞蜜總會讓學生用紅筆圈出“沈括”這個名字?!斑@是教材中唯一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备呷鹈壅故緱钫駥帯⒗钫赖某删?,用丁肇中“中國應對科學有四分之一的貢獻”的寄語激勵學生。
課外,高瑞蜜組織開展“云霄飛車”“制作望遠鏡”等實踐活動,輔導學生參加“輕木承重”“紙牌搭樓”等比賽,輔導學生獲全國物理競賽國家級獎項5人次、省市級獎項60人次,他獲評2024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輔導員三等獎、蚌埠市“十佳科技輔導員”。
讓愛心傳遞:
從“高老師”到“高爸”的溫情
2016年校運會開幕式上,一段師生共跳街舞的視頻在校園傳開。作為中途接棒的班主任,高瑞蜜用這種方式融入初二(8)班。
“小李最近下午上課偶爾打瞌睡,午休時要提醒孩子多睡一會兒”“小王最近物理進步非常大,周末給家長打個電話表揚一番”……在班主任工作手冊里,記錄著高瑞蜜獨特的“觀察日記”,這些細節化作“高爸的約定”——細心觀察學生,耐心扶持學生,愛心守護學生。
2018年2月28日,高瑞蜜推開“停電”的教室,燭光映著蛋糕,學生齊聲喊出“生日快樂”。那一刻,他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兩年陪伴,這個曾讓他頭疼的班級,不僅獲評經開區先進團支部,更培養出全市中考狀元。
兩年如一日的陪伴,高瑞蜜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帶班級不論學習成績,還是班級考評,均名列前茅,班級榮獲2017年經開區先進團支部。他的班級更是多次培養出全市中考第一名、第二名的拔尖學子。
“要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發光體?!备呷鹈鄣墓ぷ魅罩纠飳懼@樣一句話。從教13年,他榮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十佳青年教師等稱號。日前,高瑞蜜當選2025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他用“四有”好老師的標準踐行著教育使命,在立德樹人的道路上,繼續書寫著屬于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壯麗篇章。(尤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