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今天腿腳更利索啦!”“英子,這蘋果甜,快嘗嘗!”在固鎮縣的敬老院里,劉鳳英穿梭在老人中間,利落地為老人們修剪著頭發。這位曾被百余位老人喚作“閨女”的志愿者,如今已能健步如飛,但七年來她拄著雙拐奔走的身影,早已成為老人們心中最溫暖的記憶。
劉鳳英,女,1969年10月出生,固鎮縣楊廟鎮曹徐居東薛組村民,2025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她的人生曾因股骨頭壞死跌入谷底,癱瘓在床的痛苦歲月讓她深知行動不便者的絕望。2017年,在黨和政府政策的關懷下,她在原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功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得益于健康幫扶政策的支持,大部分醫療費用得到解決。經過近一年的臥床休養和艱苦康復,她終于能夠依靠雙拐重新站立行走。這段重生般的經歷讓她刻骨銘心:“是社會的關愛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把溫暖傳遞出去?!?/p>
2018年秋,當雙拐還離不開身時,劉鳳英就踏上了義剪之路。從曹徐居起步,她的愛心足跡逐漸延伸到周邊鄉鎮。養老院的銀發長者、獨居的五保戶老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群體,都成了她心頭的牽掛?!拔揖拖矚g把老人們的頭發剪得整整齊齊的,胡子刮得光光亮亮的,看著利索,歡喜。老人舒服,我也舒服?!彼龢銓嵉脑捳Z里滿含真摯。感同身受的體貼,成為支撐她七年如一日的力量源泉。
她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密密麻麻記錄著每次服務的軌跡?!岸煲粋€多月去一次,夏天二十多天就得去一次?!睉{著細致的規劃,五個村莊的理發點準時迎來她的身影。如今只要三輪車的聲響傳來,老人們便知道“親閨女”到了。一位五保戶老人拉著記者的手說:“我們大家都喜歡她,她中午要是不回去,我們哪個都愿意留她吃午飯,而且啊,要吃好的!”
七年風雨征程,寫滿艱辛。養老院多在幾十公里外,早年拄拐乘車的艱難可想而知。有次術后第二天,她接到院長電話說老人們想念,立即忍著疼痛趕去,結果高燒住院。“一聽老人們想我,就坐不住?!彼氖畮装涯p的理發推子,見證著3600余次彎腰的付出。
如今當劉鳳英輕快地走進院落,老人們仍像見到歸家女兒般圍攏?!伴|女瘦了”“英子嘗嘗這個”,老人們省下的雞蛋水果塞滿她的衣袋。不是血緣勝似血緣的親情,讓簡陋的理發椅變成了愛的驛站。
她的善舉如漣漪般擴散:加入志愿者隊伍帶動更多人獻愛心;婉拒現金捐贈,引導愛心化作246雙拖鞋、246條毛巾的溫暖;更在紅十字會簽下器官捐獻書——“一把火燒了太浪費,捐出去等于我還活著?!?/p>
2020年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2021年“固鎮好人”的榮譽接踵而至,這位農家婦女卻靦腆地說:“真沒做啥大事,就是剪剪頭發。是黨和政府讓我重新站起來,我只想把這溫暖傳下去?!?/p>
從依靠雙拐蹣跚起步,到如今經過持續康復,她已行動自如。七年如一日地奔走于鄉間小道,劉鳳英用時光丈量出一條愛的軌跡。那輛電動三輪的車轍,深深印在固鎮縣的土地上,更印在百余位老人心里,講述著一段關于重生與回報的生命詩篇。(郝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