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松柏,灑在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固鎮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歐陽陽輕輕擦拭著碑座上的浮塵。這個動作,他的爺爺做了30多年,從2016年接棒至今,歐陽陽也已堅守了9個年頭。
背 影
回想起爺爺歐興田,歐陽陽始終忘不掉的是他的背影。
1981年冬,剛從部隊離休的歐興田回到了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固鎮縣清涼村。站在雜草叢生的荒地上,這位14歲就與同學組建“尖刀班”抗日的老兵,望著曾見證2400多名戰友犧牲的土地,淚濕衣襟。
“誰活著,誰就要為犧牲的戰友收尸守墓。”抗戰時,歐興田與戰友的一句誓言,成了他此后人生不變的信仰。
帶著當年的承諾,歐興田著手重建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最初的陵園,連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臨時搭起的瓜庵子里,石棉瓦的窟窿漏著星光,也漏著風雨。
歐陽陽打小跟著爺爺生活,童年的記憶里陵園里長滿野草,沒有圍墻、沒有碑石。歐陽陽喜歡縮在爺爺懷里數星星,聽他講1938年皖北抗戰,講新四軍戰士為守護交通要道,如何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槍口……
跟著爺爺在陵園里生活了14年,在歐陽陽的心里,爺爺是個了不起的人,也是個非?!肮虉獭钡娜?。沒有工資,沒有保障,歐興田拖著傷病之軀,四處奔波,以一己之力建陵園。為了弄清每一位烈士的事跡,他騎著自行車跑遍周邊縣市,尋訪老戰士、英烈后人,搜集、核對英烈姓名和遺骨,把聽到的故事記在筆記本上,紙頁間滿是批注和淚痕。
修墓、守墓,就這樣30多年,陵園已經成為歐興田生命的一部分。每逢節日,他都會為戰友們點上一支蠟燭,以此緬懷。陵園里的草,枯了又青,青了又枯,卻總有道根,在土里深深扎著,連著過去,也連著將來。
2016年3月,91歲的老兵歐興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這位用承諾感動中國的倔強老兵,用一生詮釋了“承諾”二字的重量。他的背影在陵園的夕陽里縮成個小黑點,卻像枚釘子,把歐陽陽釘在了這里。
綠 洲
臨終前,歐興田把“不亢不卑,化作綠洲”幾個字寫在了紙上,字跡力透紙背,也刻進了三十多年守陵的日夜里。爺爺歐興田去世后,整理遺物的那個月,成了歐陽陽人生的轉折點。
對歐陽陽來說,眼前的這片綠洲也長成了他永恒的精神地標。誓言在無聲傳遞,辦完爺爺的后事,他關掉在宿州的生意,從城里來到鄉下,搬進了爺爺守墓的小屋,成了第二代“守陵人”,承擔起維護陵園、義務講解的責任。
“給我們講講‘尖刀班’的故事吧?!苯ㄜ姽澢跋Φ牧陥@里,學生們排著隊,仰望著這位年輕的守墓人。歐陽陽走到紀念碑前,指尖落在“歐明?!钡拿稚稀鞘钱斈晁蜖敔斎バ滤能妼W校的恩人,也是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戰友,為了解敵情,歐明海兩次活捉日軍士兵,人民群眾稱他為孤膽英雄“歐老虎”。
最初講解烈士事跡時,歐陽陽緊張得手心冒汗,連烈士名錄墻的名字都認不全。他翻遍爺爺留下的300多本老戰士回憶錄、書籍,跑遍安徽多地拜訪老兵,只為把歷史細節刻進心里。
“尖刀班”少年的熱血、無名戰士口袋里未寄的家書……歐陽陽告訴記者:“講解不是背書,是要讓孩子們知道,這些名字曾是和我們一樣的人?!?/p>
歐陽陽學著爺爺的樣子,每天清晨掃去紀念碑上的露水,傍晚給松柏澆水。在9年的守陵生活中,歐陽陽曾熱血滾燙,也曾苦悶無助。在他特別難過的時候,會想起爺爺。夜深巡園后,他會搬出那架低價淘來的天文望遠鏡,望著星空喃喃:“爺爺,你看,這片你守了三十年的土地,現在更綠了?!?/p>
接 力
歐陽陽還記得2019年的那個春天,固鎮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第一次來調研,筆記本上記滿了“圍墻破損”“功能滯后”等問題。那一年,歐興田的遺囑正式生效,陵園產權無償移交政府。
隨后的幾年里,固鎮縣政府對陵園的紀念碑廣場、烈士紀念館、英烈名錄墻、墓區、大門、停車場、綠化區域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建擴建,陵園也由14畝擴大為35畝。
“不能讓守諾者孤單,以前歐陽陽一個人忙不過來,現在陵園配備了保安隊伍,每日承擔墓碑擦拭、垃圾清掃、綠化修剪、安全巡查等工作,讓園區常年保持整潔莊嚴?!惫替偪h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單民主告訴記者,針對陵園講解力量不足的問題,陵園還聯動縣博物館、垓下景區等單位建立協助機制,還聘請義務講解員、培訓退役軍人志愿者,讓英烈故事有了更生動的講述者。
眼下,歐陽陽成了正式聘用的講解員,有了穩定工資和五險一金。今年4月1日,19名烈士在陵園集中安葬,歐陽陽為孩子們講解的畫面,成了最動人的注腳。
風過松柏,如訴如泣。這座從荒草中站起的陵園,因承諾而誕生,也因承諾而鮮活。
接管陵園以來,固鎮縣對散葬烈士墓進行了全面摸排,通過摸底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全覆蓋摸排散葬烈士墓,尊重烈屬意愿,扎實推動散葬烈士墓遷移工作,共為79名零散烈士集中入園安葬。如今,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已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參觀者超8萬人次。
“目前,陵園烈士紀念館的布展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依據方案,今年內可以布展完成對外開放?!眴蚊裰鹘榻B,紀念館將重點展示固鎮籍和固鎮籍之外在固鎮犧牲的抗戰及解放戰爭時期的烈士事跡和遺物,讓英烈的故事穿過時光,住進更多人的心里。
晚風掠過松柏,像爺爺的聲音在耳邊。歐陽陽起身巡查最后一遍墓區,手電筒的光在碑林間流動,照亮了他和爺爺共同守護的——2400多個永不褪色的名字。(尤靖文 高靜 凌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