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1.45件,居全省第5位;全市30余件高質量專利已在安徽聯合技術產權交易所掛網;累計辦理有效商標注冊55581件,“懷遠糯米”“懷遠石榴”“五河螃蟹”等一些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價值大幅提升;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26筆,知識產權質押金額超11億元……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是我市著力強化創新運用、落實服務保障、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的最好佐證。蚌埠以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市場活力,打開市場活力的閘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汩汩“源頭活水”。
全鏈條保護激活一池春水
知識產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核”要素,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守護創新的火種。我市深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知識產權視作高質量發展的“導航儀”,推動全鏈條保護落地生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結出串串碩果。
“近年來,知識產權保護網越織越密,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跑出了加速度。”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科負責人拿出一份“成績單”:去年以來,蚌埠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知識產權行政裁決所揭牌運行,成為我省首家知識產權行政裁決所,該所自設立以來辦理專利糾紛行政裁決3件,辦案平均周期縮短20%;五河縣躋身國家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試點建設單位,已處理侵權案6起,讓當地企業吃下“定心丸”;高新區誕生全市首張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保護體系不斷完善。
制度護航讓創新更有底氣?!栋霾菏袊抑R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關于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深化協同保護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相繼出臺,為工作開展筑牢制度根基。知識產權創造量質雙升,持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今年上半年,全市授權專利337件,居全省第6位;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9120件,居全省第5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1.45件,居全省第5位。高新區試點園區授權發明專利102件,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2.235億元,讓創新創造的“春水”持續涌動。
如今,蚌埠已加入“益企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與全國60多個地市攜手織就跨區域保護網。也就是說,如果蚌埠企業發現外地廠商仿冒其專利產品,聯盟將快速聯動當地執法部門,這樣的“跨省維權閃電戰”,讓企業創新更有安全感。
今年“靚淮河”成功列入安徽省商標保護名錄。 融媒體記者 陳昂 攝
推動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
專利轉化是讓創新“變現”的關鍵一步。在蚌埠,越來越多躺在實驗室的專利,正通過機制創新“跳”上生產線,變成貨架上的暢銷品。
作為傳統制造業企業,安徽省天麒面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抵押物不足,雖然手握高價值知識產權,卻一直受困于評估周期長、質押流程復雜的難題?!耙郧笆掷镞鴮@麉s融不到錢,現在‘專利+商標’打包就能貸,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安徽省天麒面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里,新生產線正高速運轉,公司負責人算起賬來喜上眉梢:8項核心發明專利搭配“天麒”商標,換來2000萬元貸款。貸款到位后,新上的生產線讓年產能漲了30%,銷量額增長25%,還新招了20個工人。這正是市場監管部門推出“組合質押”模式的生動實踐,讓傳統制造業的“知產”變成了“資產”。
更令人振奮的是數據知識產權的突破。蚌埠市天星樹脂有限責任公司的“陽離子交換樹脂的性能數據”,這些看似普通的數字,通過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竟從銀行貸到900萬元。這一突破性成果,為蚌埠在知識產權金融創新領域開辟了新路徑,也為區域經濟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在知識產權強企培育中,一批“隱形冠軍”嶄露頭角。安徽昊方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五河縣維佳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蚌埠市萬方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積極響應,深入貫徹相關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并與自身業務特點緊密結合,不斷優化知識產權管理策略,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知識產權綜合能力。而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與蚌埠中光電聯合研發的“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專利,更是摘得中國專利金獎——這條生產線產出的玻璃基板薄如蟬翼,打破國外壟斷,讓國產手機屏幕成本降了三成,在全球玻璃制造領域立下“中國標準”。
織密服務網絡結出創新“甜果”
知識產權服務就像“催化劑”,讓創新成果更快結出“甜果”。我市圍繞高品質服務下功夫,從高校實驗室到企業車間,從田間地頭到產業園區,服務網絡越織越密。
去年,蚌埠學院成功入選安徽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名單。在建設過程中,我市創新搭建“產學研用”對接平臺,聚焦高校在金融、管理等優勢學科領域的專利轉化需求,舉辦安徽財經大學產學研合作對接會,助力產學研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4所高校的1072件存量專利完成全面盤點,盤點進度達99.72%,116件“潛力股”入庫,并促成多項校企專利轉化合作,有效推動高校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政銀企”握手的故事同樣精彩。甬蚌產業合作園區里,21家企業最近收到了一份特殊“禮包”——徽商銀行給園區批了1億元知識產權集中授信。園區內的電子企業負責人難掩激動道,“首單知識產權集中授信項目,讓‘知產’變‘資產’有了規模效應?!?/p>
作為蚌埠的一張靚麗名片,“靚淮河”工程備受關注,先后獲評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建設“首個示范”案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十佳創新”案例、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并成為省委黨校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異地現場教學基地。今年,在蚌埠靚淮河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該工程成功列入安徽省商標保護名錄?!艾F在不僅景美,‘靚淮河’這三個字也成了金字招牌!”市民李女士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今年5月,蚌埠市首個產業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在懷遠縣成立。該聯合體以知識產權為紐帶,首次推動專利技術與汽車零部件產業精準對接,加速智能科技、綠色制造技術成果轉化;首次構建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形成可復制的“懷遠方案”;首次搭建校企無縫對接平臺,破解產學研協同效率瓶頸,為產業升級和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提供了縣域范例。作為創新聯合體的重要智力支撐,蚌埠學院已與懷遠縣7家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推動前沿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未來,我們要繼續挖深知識產權‘金礦’?!笔惺袌霰O管局相關負責人展望道,“從五河縣的行政裁決試點到‘五河螃蟹’地理標志示范區,從數據知識產權轉化到‘樣板’項目打造,蚌埠會讓創新活力更澎湃,為高質量發展再加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