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五河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增長18.1%。一系列躍動的數字背后,是五河縣堅定不移抓項目、強產業、優環境、惠民生的發展路徑。通過深入走訪,我們試圖探尋這座淮河之濱的縣城,如何在新一輪發展中積蓄動能,實現穩健前行。
工業項目簽約占比85.7%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五河縣,這一理念被清晰地轉化為“項目是硬支撐,招商是硬功夫”的行動自覺。2025年上半年,五河縣以“開局即決戰”的姿態,將“雙招雙引、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術,為全縣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經濟數據顯示了這一戰略的成效。據統計,預計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4%。在1-5月份的統計中,有6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6項高于蚌埠市平均水平,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項目建設是經濟增長最直觀的體現。行走在五河縣的工業園區和項目工地上,塔吊旋轉、機器轟鳴的場景隨處可見,項目建設正在上演著“加速度”。上半年,全縣共有惠宇汽車零部件、永洋風電二期等32個項目破土動工,聯合染整、神棲食品等32個項目竣工投產,另有芊溢服飾、凱炫來紡織等68個項目成功入庫納統,總投資額高達93.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13個被列入安徽省集中開工計劃的項目已全部開工并納入統計庫,開工率和入庫率雙雙位居蚌埠市第一。高效的執行力,確保了投資能夠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積極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五河縣也主動向上爭取支持。上半年,成功爭取到中央預算內投資及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4個,獲得了1.38億元的資金支持,為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真金白銀”。
如果說項目建設是“在前場施工”,那么招商引資就是“在后方蓄能”。五河縣將招商引資視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建立并完善了“周研判”工作機制,由縣級領導親自帶隊,頻繁奔赴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開展精準叩門招商。
成果是斐然的。上半年,全縣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8個,協議總投資額達到177.6億元,其中,50億元的大項目2個。從產業結構上看,工業項目在簽約總數中占比高達85.7%,招商引資的“含金量”與“含新量”顯著提升,為“制造強縣”戰略提供了堅實的項目儲備。為提升招商效率,五河縣還創新了“基金+產業”的招商路徑,利用資本的力量引來一只只“金鳳凰”。
“全省第一”背后增長密碼
1-5月,五河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8.5%,位居全省第一,連續2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是五河縣在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上找到的“增長密碼”。
解碼的第一步,是聚焦主導產業,做強工業“基本盤”。圍繞“3+1”主導產業,五河工業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工業基本盤的持續壯大,離不開企業梯隊的培育。上半年,新增了常暉紡織等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工業增長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大力實施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推動25個技改項目上馬,讓傳統產業在技術改造中煥發新生。
密碼的第二重,是創新賦能。五河縣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度培育行動,上半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意識不斷增強,1-5月,全縣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9.4%。為推動產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五河加速推進“智改數轉”,目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字化改造覆蓋率已達到100%。產學研協同創新也在不斷深化,已成功推動5家企業與蚌埠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縣里還集中資源,全力支持維佳復合材料等高成長性企業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一批創新“尖子生”正在茁壯成長。
密碼的第三層,是綠色發展提供的可持續動力。五河縣堅持鐵腕治污,通過精細化管控,上半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2.3%,位居皖北第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73.3%,位居全市第一,“五河藍”成為常態。在水環境治理方面,上半年依法關停取締了6家“散亂污”企業,城南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也建成投用。同時,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永洋風電二期等新能源項目穩步推進,1-5月,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5.7%,綠色產業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穩固的現代農業與充滿活力的現代服務業,也共同構成了增長密碼的堅實部分。今年夏糧總產量達44萬噸,天麒面業等企業創成省級供應示范基地;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8.8%,消費品以舊換新拉動消費超五千萬元,為縣域繁榮注入了多元動力。
從“均衡教育”到“安居夢圓”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在五河,經濟發展的成果,正切實地轉化為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從一張高考喜報到一個安穩的家,勾勒出百姓的幸福圖景。
今年,總投資4.6億元的五河一中新校區即將竣工交付,將于九月正式投入使用。全縣高考本科達線萬人比達30.1,一名學子被北京大學錄取。近年來,五河扎實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職教園二期工程項目主體也已竣工,為孩子們鋪就了更多彩的成才之路。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碧桂園、翰林華府等小區的業主們也迎來了自己的“安居夢圓”。上半年,五河縣順利完成92套“保交房”任務,穩穩托起了百姓對家的期盼。這背后,是當地政府深入踐行“四下基層”,著力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努力。
發展的溫度,體現在城鄉面貌的日新月異。在縣城,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網17.6公里,新建1座口袋公園,新增綠道6公里。在鄉村,高質量推進14個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建成了沱湖鄉大崗村等2個精品示范村。對外交通格局的突破更令人期待,合新高鐵聯調聯試順利,五蒙高速計劃年底通車,城南綜合碼頭順利開港,一個現代交通網絡正在加速形成。
發展的溫度,也體現在一張更密實的社會保障網中。上半年,全縣高質量辦理的26項民生實事中,有10項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標。通過舉辦招聘會60余場次,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00人。對于困難群眾,共發放各類補助資金8594萬元。同時,建成投用1家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3個鄉鎮公益性公墓,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
在醫療衛生領域,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三級綜合醫院執業登記評審,縣域首家放療中心啟用,填補了技術空白。為積極支持生育,五河還發放了首批育兒補貼416.9萬元,惠及1480戶家庭。這些具體的舉措,共同提升著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半年的成績為五河縣“十四五”收官打下了堅實基礎。從項目工地的熱火朝天,到產業車間的技術革新,再到城鄉居民的笑臉,一條以項目建設為牽引、以產業升級為核心、以民生改善為落腳點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清晰可見。
未來,五河縣將繼續沿著既定方向,在攻堅克難中開創新局,在砥礪深耕中走向未來。(王立春 李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