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五河縣小圩鎮,千畝稻田碧浪翻涌,蝦塘里收獲正豐。農場主黃衛卷著沾滿泥巴的褲腿,正指導工人精準養護。十年前,他是省城星級酒店里的廚師;十年后,他已是身披“全國優秀農民工”“鄉村振興高級農藝師”光環的鄉土明星。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不僅承載著黃衛個人的“稻蝦共舞”致富夢,更映照著蚌埠人社部門以實策實舉精心構筑的“創業暖巢”,如何引來群鳳歸鄉,激活一方振興。
廚師的鄉土逆襲:政策鋪就“鳳還巢”坦途
2014年,五河縣“鳳還巢”的號召觸動了黃衛的心弦。放棄合肥星級酒店的優渥待遇,回鄉投身農業?家人不解,師傅挽留。“但心里總惦念著家鄉那片土地,想干點屬于自己的事業?!闭f服了家人,他毅然回到生養他的五河縣小圩鎮下黃村。
創業藍圖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夢想需要千畝土地作畫布,可流轉談何容易?啟動資金哪里尋?更關鍵的是,對種養技術,他完全是個“門外漢”?!澳菚r候,連啥時候播種、啥時候上水都摸不準,站在田埂上直發愁?!秉S衛回憶。
黃衛和來務工的村民一起分享收獲小龍蝦的快樂。
轉機,始于五河縣人社局的精準“搭手”。了解到他的情況,工作人員主動介入,積極協助他與村民溝通,最終成功流轉了千余畝土地,為他的稻田綜合種養夢想夯下了第一塊基石。人社部門的賦能是全方位的??h里連續舉辦創業培訓班,黃衛積極參加,如饑似渴地學習農業政策、種養技術、經營管理、市場開拓。從最初的懵懂,到逐漸入門,再到精通,人社搭建的學習平臺是他蛻變的階梯。
更關鍵的是科技賦能。在人社等部門的“穿針引線”下,黃衛的農場與安徽省農科院等院所建立起緊密合作。專家團隊帶來的新技術,讓“稻蝦共作”“稻蟹共生”的生態種養模式從構想變為攏在手心的現實。對種養技術掌握得越發精湛的黃衛潛心鉆研創新出“小龍蝦育養分離技術”,成功解決了蝦苗自我繁育問題,降低了養殖成本,這項成果榮獲蚌埠市“鄉村產業創新團隊”稱號。
十年磨礪,終成碩果。曾經的“廚房掌勺人”,如今是鄉親們交口稱贊的“土專家”“農博士”。他創辦的五河縣歡樂生態種養殖家庭農場和五河縣華茂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人社等部門的持續扶持下,已蝶變為省級示范農場、國家級示范社。2023年9月,他被安徽省人社廳評為“鄉村振興高級農藝師”——這是對他扎根鄉土、科技興農的專業認可,也是對蚌埠人社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成效的有力印證。
暖巢引得群鳳棲:激活“創業蚌埠”
黃衛的傳奇,在五河縣、在蚌埠市并非孤例。他的成功,是蚌埠人社部門精心構建“創業暖巢”系統工程結出的一顆豐碩果實。
走進五河縣人社局牽頭打造的12萬平方米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政策咨詢、融資對接、導師幫扶、技能培訓等服務窗口為創業者提供了全方位服務。這里不僅提供了物理空間,更匯聚了政策、資金、智力等核心資源,是實實在在的“創業港灣”。像一塊強力磁石,這個“暖巢”已吸引了13戶像黃衛當年一樣懷揣夢想的返鄉創業者扎根,直接帶動就業超1000人,成為點燃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
“引鳳長棲,功夫在‘巢’外,更在精準施策?!卑霾菏腥松绮块T相關負責人道出關鍵。針對返鄉創業者普遍面臨的“啟動難、融資難、提升難”等痛點,一套精準有力的組合拳持續發力:
資金活水解“燃眉”:大力推廣創業擔保貸款,創新“整貸直發”模式,并搭建線上“創業擔保貸款統一服務平臺”,實行數字化賦能、全程網辦,將申請到放貸時間壓縮至最短7個工作日。2020年以來,僅五河縣年均發放個人創業貸款就超2億元,全市范圍更是源源不斷為數百個“黃衛式”的創業夢想注入源頭活水。
培訓賦能強“筋骨”:構建“創業意識+技能提升+經營管理”的全周期培育體系。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開展創業培訓;在全市累計建成的65家各類創業孵化平臺內,常態化提供場地補貼、創業培訓、創業指導、擔保貸款等“一條龍”服務。五河縣舉辦的40期培訓惠及1600余人,這只是全市龐大培訓網絡的一個縮影。
標桿引領聚“合力”:精心挖掘、培育和宣傳黃衛、梅丹丹、郭澤雙、柳升展等一批獲得“全國優秀農民工”“安徽省返鄉創業之星”等榮譽的先進典型。讓他們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真實奮斗故事,成為最生動、最有感召力的“活教材”,激發更多在外游子的返鄉熱情。
在全市層面,一張支持“全周期創新創業”的生態網絡已然織就。65家各類創業孵化平臺星羅棋布,構建起覆蓋初創、成長、成熟各階段的支持網絡。連續舉辦12屆的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項目逐年增加,2024年參賽項目超200個,成為發掘培育創業“金種子”的沃土。更接地氣的是,人社部門巧妙地將“青創會客廳”“周六創業課”等系列創業服務活動,嵌入“文化旅游美食季”“龍蝦啤酒嗨玩節”等火爆的文旅場景中,今年以來已同步開展30余場,參與2000余人,讓政策宣講和創業輔導變得生動可感、觸手可及。
成效,寫在實實在在的數據里:全市創業孵化平臺累計入駐創業企業和團隊300余個,像黃衛農場這樣的實體如雨后春筍般成長;直接帶動就業2萬余人,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端穩飯碗。2024年創業大賽的火爆場面,正是蚌埠創業熱潮澎湃不息的最佳注腳。
個體“星火”到振興“燎原”
當夕陽為黃衛的千畝稻浪鍍上耀眼的金邊,他的五河縣華茂農事服務中心里,烘干機、收割機、旋耕機、農業無人機……30多臺套大型農機具仍在轟鳴。這些設備,不僅服務于農場及合作社成員,更免費為周邊16戶缺乏勞動力的家庭尤其是脫貧戶提供農機作業服務,切實減輕他們的負擔。
“個人富裕不算富、回報社會才幸福?!边@位新農人樸素的共富觀,正通過人社部門搭建的橋梁,轉化為惠及鄉鄰的實在行動:他的農場常年提供20個穩定崗位,午秋農忙時吸納季節工逾百人,脫貧戶、困難群眾優先;合作社吸收14戶脫貧戶參與入股分紅;他的田間地頭和合作社(被設為省級農民教學實踐基地/省級田間學校),每年接待參觀考察、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超1000人次,將技術和經驗傳授給更多鄉親。
從黃衛一個人的千畝“稻蝦夢”,到全市65個創業平臺孵化出的300多個創業實體、帶動的2萬余個就業崗位——當人社部門以平臺為基筑暖巢、以資金為脈疏堵點、以培訓為翼強本領、以典型為幟聚合力,精心營造出“引得回、留得住、干得好”的創業生態,那些懷揣鄉愁與夢想的“歸雁”,將在故鄉的沃野田疇間,揮灑汗水,綻放光芒,共同譜寫出新時代鄉村振興最熱氣騰騰、碩果累累的“蚌埠篇章”。(郝玉琳 薛正松)